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成功&激励 > 成功激励 >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2010-08-27 10:22
【摘 要】新的时代往往会带来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将立足网络时代的特征,分析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并探寻完善与发展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道路。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心理;高校;网络时代

  不同时代的环境具有不同的特征,不同时代的人也具有不同的心理。自20世纪末互联网开始在我国发展、普及,人们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诚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言:“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P92)研究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及其对心理的影响对于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及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一种“时代话语”融入我们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并深刻地挑战和冲击着传统社会的方方面面。[2]可以说,网络时代的来临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具有非凡的意义。而作为兼具学科性与意识形态性双重属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3] (P4)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仍是新兴学科,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特殊使命。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网络走进人们的生活,高校的网络技术进一步发展、网络使用也更为广泛,通过网络进行的关于大学生学术学习、生活娱乐等活动也大大增加。网络无形之中瓦解这个聚集高级知识分子的“象牙塔”的保护屏障与交流沟壑,使得犹如洪流般的形形色色的信息进入高校师生的视野,同时也引起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与过去相比,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具备开放性、跨文化性、虚拟性、隐蔽性、快捷性与及时性等许多其他信息传播手段无法超越的特质。而网络的这些特质使其成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生机,另一方面它也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与思想行为。因而,对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审视与研究,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命题,也是一项肩负时代使命的命题。

  二、网路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同其它社会活动一样,都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又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环境,不仅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顺利开展,而且还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成效。[4]网络的出现和网络时代的来临,在各个方面影响与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的宏观环境。而研究这些宏观环境的变迁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将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大影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节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网络打破了高校传统的教学与管理模式、师生交流互动模式等,取而代之的是突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的网络模式。

  在网络上,人们可以从事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如资产拍卖、转让、企业兼并、企业租赁等,这些经济活动无疑会增加人们的就业机会,同时会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5]而在高校内,网络对于经济环境的改变则主要体现在在技术的丰富与经济观念的改变。大学生在通过网络参与经济活动(如网上购物、网络竞拍)的过程中需要相应地培养其自主意识、竞争意识、诚信意识、平等意识以及较高的网络道德。这在客观上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动力。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的难题。在网络化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错综复杂的问题。我国网络建设还不尽完善,存在着诸多借助网络蔓延、发展的负面影响,如:网络犯罪、网络诚信缺失、网络欺诈等网络道德。这些会在心理、心态、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对大学生产生重大影响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经济环境更为复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网络时代带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经济环境的变化。

  2、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环境

  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属性,因而关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环境的变化对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高校校园已经成为了网络政治舆论的集散地与发源地。可以说网络在高校的兴起使得知识分子能够以“网民”的身份表达作为“公民”的政治诉求,而正是这种“网民”与“公民”双重身份的统一形成了当代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作为一直新兴的政治监督力量,网络舆论监督为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正是在参与网络政治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对于民主自由的渴望、对于是非善恶的判断被逐步培养起来。

  既然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就必须看到其有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一面。如今的互联网上,英文内容约为95%,法文占3%,其他语系占2%,中文估计只占千分之几,而且这有限的中文信息还并非都是中国大陆制造。[6]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我国政治、文化信息在网络时代的无力,同时也反映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时代面临的压力与挑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就极其看重网络的政治作用,要求相关部门在互联网上宣扬美国的准则、制度、价值观、经济、文化、政治模式等。诸如此类借助网络形式的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如不正确处置,无疑会影响广大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无疑会动摇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根基。[7]

  3、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环境

  网络有着其特殊的文化,它是一种脱胎于传统文化并借助网络科技进一步蜕变的文化。在信息泛滥的今天,网络文化依附于不同的信息在网络上、在人与人之间迅速传播,并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地变化。可以说:“网络不仅作为一种技术力量改变着人类社会,而且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影响着人类社会”。[8]所以,审视网络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影响,有助于发挥健康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防范不健康网络文化的消极作用。

  文化多元性是当今社会的明显特征,而网络对于文化多元化可谓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多元的文化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健康文化心理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样,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也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正如前文所说,网络文化也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不良网络文化同样能借助网络渠道迅速传播、蔓延。据统计,网上的无益信息占50%以上[9],淫秽、色情、暴力、迷信等丑恶内容泛滥,若不加重视,这些无益信息将造成大学生诸如是非观模糊、社会责任感弱化等身心方面的侵害。

  三、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

  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的心理往往具有不同时代的特征,我们称之为“时代心理”。进入21世纪以后的时代已经并且还将对人的心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中网络时代无疑是影响最大的之一。

  1、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心理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指经过专门训练,能有目的和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主要由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及部分教师构成,他们的心理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是否顺利、成效是否显著起着重要的作用。

  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心理会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环境改变的影响,如何适应这种改变?总的来说就是要继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者深厚的理论功底与使命感、责任感,并在此基础上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首先,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实现从封闭到开放的心理转变。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开放性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征之一。这种开放性既体现为信息的开放,也体现为大学生(教育对象)心理的开放。因此,只有教育者自身能够以开放的心态正视网络,以理解的心态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才能以平等的地位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并开展教育。

  其次,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实现从单一到全面的心理转变。网络包罗万象,其影响同样也是各个方面的。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必定会遇到更多新的问题、尝试更多新的方法,比如BBS论坛、QQ聊天工具等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新的阵地。因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传统的基础上注重对于网络时代新的机遇与挑战的思考与研究,要全方位地把握网络与大学生的关系,及早发现并解决问题。

  最后,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心理转变。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走出过去被动地依附于党的政策、路线与方针,局限于文本与教条的被动角色,走向具有积极性、前瞻性的主动角色。理论与现实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维方式有一定的前瞻意识,针对社会和人的发展提前运筹,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去观察问题,预测时代发展的趋势,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研究学生的思想观点和立场的发展趋势要广泛了解当今科技的发展趋势,以便能找到新的理念和方法。[10]

  2、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心理

  一般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即指高校学生。同所有网络时代的人一样,大学生与网络的频繁接触必然会使其心理产生一定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来说又有何影响?

  首先,网络影响了大学生的政治心理。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说到:“互联网己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舆论具有匿名性、时效性、广泛性等特性,并逐渐成为民众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之一。大学生由于兼备知识性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常常使用网络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关心国家、民生的现代公民心理,但同时也有可能被不法势力利用,产生比较坏的影响。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注意到网络带给大学生的既有政治参与的新途径同时也有误导其政治心理的新问题。

  其次,网络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以网上购物的兴起为代表的网络消费的繁荣折射在大学生身上,一方面表现为购物的便捷化、高效化,另一方面也产生了诸如非理性消费、网上诈骗等不良现象。据调查显示,目前网络商家有诚信度与信誉度的缺失、安全性不确定,风险大、质量无保证、机制不健全;宣传不到位;权益无法保障、售后无法保障或达不到要求的共占95%。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特殊使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重视网络对于本来就缺乏消费教育的大学生新的不良影响,并通过教育引导其理性消费,提高风险感知度。

  最后,网络影响了大学生的文化心理。与传统文化保守性相比,网络文化显得更为开放、自由,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如网络语言、网络暴力等有悖于健康文化心理的现象。近来引起人们讨论的“网络人肉搜索”就是网络文化的一个引申现象,它在满足人们好奇心、对违法违纪现象进行监督的同时也常常会给当事人或者无辜者带来困扰与痛苦。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通过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和网络伦理教育,促使大学生自觉树立起网络自律意识,遵守网络道德,不断巩固网上社会主义思想阵地。

  网络时代,“网络”一直是人们争论与研究的热点问题。正视网络带来的时代环境与心理的变化,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时代适应能力和引导能力的一块磨刀石。

成功&激励
热点文章
  • 一比多网站:一比多一比多移动平台
  • 一比多咨询热线:13361975067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4088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70060 网站ICP备案号:沪ICP备07012688号 一比多(EBDoor)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8-2018 EBDoor.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