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营销观察 > 理论与实践 > 微博强媒体与生态平衡

微博强媒体与生态平衡

来源:虎嗅网   2012-10-15 03:04
 

  大约从2011年中开始,差不多每个月,我都会听到有人说“新浪微博不行了”。

  何出此言呢?

  他们说,我关注的人的活跃度明显下降了,信息流的速度和质量都滑坡了,难道还不是“新浪微博不行了”的铁证么?

  有趣的是,这个观点几乎每个月都能听到,唱衰声持续了一年多。按此来说,新浪微博简直就快要跌落到谷底了,只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来来来,说说我的看法。如果是一个有着内容创造力的人,刚遇到微博这般强互动的媒体,往往会兴奋起来。兴奋过后又会进入三种反弹状态:1、兴奋度下降,活跃度降低2、干货入不敷出,只好灌水刷存在感或活跃度降低3、发现微博上是非真多,一气退出或活跃度降低

  接下来,一部分人进入高潮消退后的稳定期,另一部分则渐渐淡出。在我的身边,达到平衡状态的人比淡出的更多得多,但这不是关键,关键是随着朋友圈、名人、有趣的人、段子与鸡汤号不断地加入关注列表,便能够保持信息流的活力。短时间内的滑坡很快得到了新鲜血液的补充。

  所以我身边那些说新浪微博不行了的人,自己都还在微博上活跃着,大概已经忘掉了之前如何唱衰,但也有隔三岔五反复唱衰的。这不奇怪,关注的老人从兴奋期进入稳定期,甚至低沉期,新人又尚未被发现,这个青黄不接的阶段会反复交替出现。以己推人来判断微博走势很要不得。

  最近两三个月,“微博不行了”风声再起,风声甚劲言者众多。这次还有两点特别的,第一是说微博的用户被微信抢走了,至少时间分配被微信抢走了;第二是微博营销的效果暴跌——这点对我影响很大,没赶上前几个月几毛钱一个点击的好光景啊。

  我觉得这和新浪微博的强媒体特征是不是有些千丝万缕的关联。

  众所周知,新浪微博是强媒体,强互动。这两点掺和在一起会出现比较糟糕的事情,就是媒体属性的账户,可能是大号,可能是大V,在强互动的刺激下,容易不断提升媒体输出来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商业利益。输出到什么地步呢?比如商业号每天发30-50条内容,个人号恨不得字字珠玑。但是你妹啊……哪有这么多好内容来发啊!

  须知大号和官V主要靠抄,又不是新鲜事,大V呢就得泵血上脑了,或者东拉西扯地刷存在感。这并非持久之道,至少不是天长日久之道,媒体账户自身会疲劳,读者也会腻味。如果两边都到了一个边界值,又缺乏更多的优质媒体账户补充进来,同类型的微博高密度发布渐渐使人厌倦,则整体上会出现“微博不如以前好玩了”的声浪。

  这样的触顶回落,与其说是衰竭的表现,不如说是价值复位,从过高的媒体期待值复位到一个能正常维持的生态环境。

  另外,不知道营销大号是否感觉到加粉的上升空间有限,竭泽而渔者甚多,很多大号不加挑选,收钱就转,广告泛滥。高密度的广告对自己,对用户,对客户,对新浪微博基本上是同归于尽的姿态。部分来单不拒的,数百万活粉的营销大号,单条广告短链点击率竟然可以低到一两百这样,差不多5块钱一个点击。几位专注于微博营销的资深人士悻悻道:他们在榨干剩余价值……

  但这个问题的根本症结还不是大号无节操,而是最近半年,强有力的新媒体账户加入并不多,成长并不快,不少老账户又集体进入疲劳期。举例来说,就像是中国坚持计划生育政策,在20xx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出生的青壮年数量不足,导致社会生产力降低一样。

  而微信的迅速壮大,我并不认为对微博会有显著冲击,祸起萧墙之内。有同行说,他加入的微信群能提供比微博更高质量的行业内容,所以瓜分了微博时间,这个案例固然不假,但微信并不能提供像微博这般多元化的资讯,“高质量的垂直群”亦非常态。与其说微信拿走了微博的市场,不如说微博自身正在经历新一轮的震荡与平衡。

  最后用9月发过的一条微博作为结尾吧:我仍然坚持2年前的观点,微博是高度适合中国社会的,了不起的,深刻改变互联网环境的产品。我不相信微博的衰落,它只是在过热环境下寻找新的平衡点而已。微博生态圈有天然的自我修复与平衡能力,遗憾的是,并未看到新浪官方主动有力的应对。几位离职员工对新浪高层的微博规划均嗤之以鼻,恐非偶然。

  • 一比多网站:一比多一比多移动平台
  • 一比多咨询热线:13361975067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4088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70060 网站ICP备案号:沪ICP备07012688号 一比多(EBDoor)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8-2018 EBDoor.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