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电子商务至少要等十年
作者:沈闻涧
来源: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5-09-28 09:26
应该说,由卓越、当当、8848等网站所掀起的电子商务模式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最多也就是一乡下老太穿上件性感时装走台秀。目前,中国电子商务的真实现状正是如此:看起来是一片大好前景,但内部的许多体制和环节都不健全和完善,如物流配送、电子货币支付、经营商品种类等都存在着有较大的差距和不足,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提升。
记得,曾被誉为中国电子商务的“开山祖师”王峻涛曾在2003年说过的一句话:“网上购物的‘三座大山’终于基本搬走。上网人数、在线结算、配送,现在已经都不是问题。”现在想想,这句话不是说给别人听的,而是在给自己打气、鼓劲。因为业内人士都清楚:现阶段的中国电子商务只是一块试验田,还不能称之为“新产业”,或是“优势项目”,自然也就无法那斯达克(Nasdaq)上获得投资人的青睐。
笔者认为,目前国内的电子商务领域仍然存在着众多大弊端,而且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
消费者不了解、企业不培育
实际上,电子商务的核心内容是建立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一套完善、快速、便利的消费模式。但就目前国内市场经济的客观环境来看,对于各个电子商务模式的载体——现代化电子商务公司而言,都存在着一个“认知局限、底气不足”的问题。包括卓越、当当在内,他们所经营的电子商务业务,还只局限于音像、图书制品等极少的范围内。一方面可能是受公司战略所限,专注于专业性经营。但从另一方面却验证:人们对电子商务还缺乏了解。
为什么说国人一提到电子商务,就拿这些个网站作为代表,而对于其它从事家电产品、消费类电子产品经营的网站却只字不提。我想,不是那些网站没有名气,也不是一些网站不愿意扩展经营范围,而是社会上人众多人对“电子商务”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许多消费者对于这种购物模式不放心,特别是对于购买一些大件、价值高的产品,他们对网站购物表示出极大的担忧:一旦我支付了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现金,如何保证货物能够送来?有人说可以通过银行中转,但现在从银行都能取到假钞,又怎么能够保证先付钱后收货能够实现呢?
无疑,在这种消费者观念的左右下,导致一些公司只愿意将所经营的业务范围局限于体积小、价值低、便于运输和配送的产品上,而对于空调、彩电、冰箱这一类的大件产品却少有涉足。前段时间,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在7-8月份推出过网上订购家电产品的业务,最终也只是为厂家提供消费者信息,其它诸如如果收钱、送货等问题都是由厂家直接来解决的。
在这种情况下,导致许多电子商务公司首先想的不是如何去培育市场和消费者,而是从自身出发,先保证自身的不亏本不倒闭,而不管市场未来怎么办。这种行为通俗地讲:就是自私自立。整天都想着别人花钱去培育市场和引导消费者,等到时机我再介入。如果大家都这样做,猴年马月才能迎来电子商务的春天?
上下游流通渠道不畅
当然,背后的原因并不能简单归结为“消费者不了解、企业不培育”,还包括众多的上游供货商、下游物流配送商的不配合。
许多家电企业宁愿单独办一个电子商务网站装点脸面,不管这一网站能否经营、能否赢利,都不愿意将产品交给专业的电子商务公司进行销售。像海尔、联想等公司都拥有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但其成交额却屈指可数。
但是如果海尔等企业将其产品交给卓越网经销,肯定要比在海尔自己的网站上卖的多。一方面,卓越有很高的点击率和影响力,能够带来消费群;另一方面海尔在全国拥有健全的营销服务网络,通过强强联手,将海尔全系列的产品,通过卓越这一强势网络平台向网民进行推广和销售,然后再由海尔遍布全国的营销服务网络提供物流配送和费用收取,应该不是问题。
但是,现在为什么没有合作,我想不是双方都没有想过。说到底只有一个字:虚。表面大家都在叫电子商务的春天已经到来,实际上还是得为公司如何实现赢利、如何保证继续发展壮大在考虑着其它的赢利途径。前段时间,国内电子商务网站的优秀代表卓越,不知因为何种原因被卖给了国际著名的电子商务公司亚马逊。这一倒手,雷军赚了不少,却让中国电子商务办的一颗新星陨落。
对于这一行为,人们的种种猜测我归纳为一个原因:未来几年内,卓越的继续运营无法成为雷军赚钱的一枚重要棋子,倒不如早点卖掉落个功成身退。
行业缺乏整合
再者,“电子商务”这块大蛋糕,不是某一个人的蛋糕,也不是某一个公司能够独享。如果照目前的这种模式推广,一些公司只会将中国电子商务引入发展的死胡同。众多公司只关注自身的发展,而忽视了对外界和整个行业的关注。没有真正实现以自我中心的发散型管理和经营,建立起一条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群体。如8848,为什么在陆续推出了BToB、BToC、E-Marketing等模式后,又于近日推出了“购物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