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广告模式出现,重新检视失落的99%
继上次AOL的“魔鬼广告”后,这星期美国网络广告界又出现一个很“可爱”的小服务,旋风袭卷,被许多报纸、杂志争相提及,抢尽风头!这个服务叫做“AdKeeper”。
AdKeeper顾名思义,宗旨和目前市面上一大堆“档广告”的服务恰恰“反过来”,它希望人们可以透过它来“储存广告”。
广告很烦,有什么好储存的?
网络上只要跳出广告,或广告出现在奇怪的地方,大部份时候,“右上角”都很有礼貌的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叉叉“X”,按下去,广告就会消失不见,让你快乐的继续浏览网站。不过,“AdKeeper”则帮你在同一个广告上,甚至所有其他在页面上,平常安置得好好的横幅陈列广告的“右下角”,放上一个小小的“K”(Keep的意思),轻轻的按下“K”,它就会“存”下来,以后你有时间,可以到另一个专门的页面,再看一次这些被你储存的“广告们”,依你想要的方式排列,对着这些广告再按一次“赞”,或者以可以各式各样的方式传给朋友……说穿了,AdKeeper这个服务本身只是完全模仿“网络书签”(Bookmarks)的那一套,只不过,网络书签是让人收集“喜欢的内容物”,而AdKeeper则是让人收集“喜欢的广告”。
奇怪了,你又问,网民怎会“喜欢”广告?看到网络广告,闪避都来不及了,怎可能“储存”它,留待以后细细观赏?
但如果稍微多想一点点,就会开始赞叹这个创业家的创意,它其实是来服务“未来的广告”,绝不是现在的广告;我举一个例子,最近看到另一个有趣的广告宣传,来自一间在线咖啡商店“The Coffee Maker Store”,它就做了一个简单的“咖啡店的卡路里计算器”,让你选择你去Starbucks、麦当劳、还是Dunkin Donuts?然后你点了menu上面的哪一种、哪一个size、有没有加奶泡、有没有加几颗果糖?然后它就告诉你,你早上喝的这杯咖啡含几大卡。这个小小的app,据说在美国部落客圈掀起一阵讨论,很多人前来计算,然后惊叹他每天喝的咖啡竟有这么多大卡。这种“卡路里计算器”绝不是正常的广告格式,却小兵立大功。
如果“卡路里计算器”是一个广告,我一定想利用AdKeeper将它存起来,不是吗?
另外,谁说新式的广告一定要“互动”,消费者才愿意将这个广告给“K”起来呢?其他的可能性,还包括“连续剧广告”。现在已经有些广告,是像“连续剧”一样,结尾的时候,故意来个“待续……”,看了一出,其实很想知道下一出,但很可惜的是,大部份的人就算想看下一出,也要看运气,在电视上刚好看到,比较重度的人才会想到,可以到该广告指定的“官方网站”看看,但就算熟悉网络使用的人如我,在当下也“懒”得这样做,那一瞬间的悸动,就这样随着下一个广告出现,消失无踪……。
史上第一个储存广告的系统AdKeeper,将在2011年正式开始进入网络,创办人来头不小,它曾当过知名网站公司About.com的执行长,然后它的董事会一摊开还吓死人,包括知名的影音网站Brightcove的创办人、曾做过ExecTweet的Federated Media的创办人、还有纽约时报与CBS等媒体界的总裁,我想,他们都想要参与这一个广告的大变革。但有趣的是,目前已经加入的广告主已经多到、多到、多到……你咋舌──保险商Allstate、银行Ally Bank、电信业者AT&T、3C卖场Best Buy、电视台CBS、车厂Ford、衣服商、Gap、General Mills、旅馆业者InterContinental Hotels Group、航空公司JetBlue、超市Kmart、零食商Kraft Foods、百货公司Macy's、快餐业者麦当劳、饮料业者百事可乐、Sara Lee、平价百货Sears、Showtime、组织The Advertising Council、民生用品业者联合利华Unilever、影视巨亨华纳兄弟Warner Bros…。这个名单几乎囊括各行各业。
这让人感到非常有趣,到底网络广告是发生什么状况、让厂商不满意到什么程度?让这些厂商有志一同,对一个还没有开站、还是一个大问号的“AdKeeper”几乎抢进?
这一篇说明得很清楚,AdKeeper的创办人来自于Web 1.0,他说得很好,网络的广告目前都是“学电视”的,这是它一开始就无法丢掉的大包袱!电视广告永远都是那个“老样子”,在内容与内容之间“打扰”观众一段时间看他们不想看的东西,从Web 1.0到2.0,广告主原本对网络广告有兴趣,然后是看到“点击率”如此低,还逐年下降。AdKeeper跑来告诉广告主,“点击率”只有1%没关系,商机还在那“99%”,也就是“没有点广告的人”,这99%只要有十分之一的人愿意与新型态广告“产生关系”,那么这广告所确定影响的人数就是原来的十倍了,十倍啊,多么诱人!
其实已经从AC Nielsen以前的研究显示,广告不只有对“点它”的人有影响,对许多“看到”的都有影响,问题是怎么将这些“影响”给“数字化”证明给广告主看?现在,AdKeeper显然多了一种“计价”的方式,称它为“PPK”(pay per keep)好了,现在在PPM(依浏览收费)与PPC(依点击收费)之间,还有超级一大块的未知,一个网页被看了100万次,可能只被点了1万次,中间相差了99%,但以后多了一个“PPK”,中间就有一个数字了,一个广告被看了100万次,只被点击1万次,但或许被Keep了10万次!或者只被Keep一千次,但这一千次之后又产生了3万次的回访(只要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天天回来连续一个月就产生了),广告主会很高兴!
AdKeeper先开在那里,有了这么一个“K”,广告主会被逼着改变广告的模式,最近在网络界看到,广告一直努力的在大幅度改变中,我们看得很兴奋,但不知道业界的看法如何?期待在10月27日的“新型态网络广告一览全局座谈会”或其他相关座谈会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