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网站想说爱你不容易?
作者:李健 许晓蕾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0-11-05 08:48
从今年7月底开始,打着“买死人不偿命”的鲜明旗帜的新兴消费方式新贵——网上团购,以突然井喷的黑马姿态,一夜之间在网上开满了花儿。团购网上,满眼的衣食住行玩乐产品无不打出了“3折、1折乃至0.7折”诚意至极的鲜红诱惑。面对此情此景,即使再有定力的人,也难以继续把持得住而不坠入这一张“情网”。
当许多从未接触过的产品,个个都以天花乱坠标榜“我至抵”的价格闪现眼前时,容易让消费者陷进了美丽的诱惑之中,所以应该保持理性消费。 摄影:南都记者 钟锐钧
但是经过了3个月的“热恋期”后,激情渐渐褪去恢复了理智的消费者们,却在朝夕相处的接触中发现,团购的产品或多或少有着各种各样的缺点:货不对板、附加消费、服务态度差、消费了还受气……究竟是选择放弃不再留恋,还是选择包容期待改变?在这个三岔口上,消费者不禁百般踌躇,无奈兴叹:“网上团购,我还能再爱你多久?”
从7年前“淘宝网”诞生那天起,网络购物打破了人们传统的消费模式,并迅速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从个体的“网购”发展到组团,“网络团购”似乎体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人多力量大”。
只不过,近一两年才在中国出现的这种新兴“团购”,并非传统意义上普遍认为的“团购某种商品”,而是特指以美国团购网站Groupon.com模式为代表的新型团购,也有人称之为“团购2.0”。它强调的是一种“团购本地的服务。”是在有限的时间里,以原价的一半甚至更低的价格出售本地的商家服务,范围涵盖了餐饮、美容、KTV、摄影、瑜伽等各种生活项目,而且强调“名额有限、抢完即止”。
各式团购网站中聚集商家和消费者,就是把现实中的“让利促销”搬到了网络进行,团购网站无疑利用了网络的传播特性,很好地充当了“促销员”的角色。对商家而言,薄利多销形成了规模效应,达到很好的推广宣传效果。对消费者而言,获得了折扣低、更加便捷的服务和商品,而团购网站则从中赚取服务费等利润收入。正因为看似“三方共赢”的局面下,以及容易复制的经营模式,让各种团购网站一夜之间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崛起。
“疯狂”,是如今不少人对团购的评价,网友的消费热情甚至会超出商家的想象。一家知名的发型店,推出低至1折左右的烫染套餐,竟然会在凌晨一上线时就遭到狂抢,千个名额在当天中午就“卖光了”,朋友圈子中有人团上,有人没抢到,除了有人说“好彩”,有人感叹“走宝”,另一个影响是更增加了消费者对团购网站的严密“监控”,一批“死忠”客源也就此形成。
对消费者而言,团购是否真的能团到质优价廉的实惠?对商家而言,如何应对短期集中的顾客,商品、服务质量会否因此降低?对团购网站如今千团竞争的局面,是否必然会有“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最终产生像“淘宝”一样的“强者”?一切的问号,都会在经历市场考验后期待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