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扩大内需的生力军
作者:杨玲玲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2010-11-22 09:33
11月11日一早,淘宝商城庆“光棍节”全场五折的消息就在小赵所在的QQ群里不胫而走。没用几分钟,小赵和姐妹们足不出户,就在网上买到了心仪已久的品牌包包和新款大衣。据淘宝商城披露的消息,当日该商城交易额达9.36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是目前中国百货店单店日最高销量的7.8倍,也超过了购物天堂香港一天8.5亿元人民币的零售额。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以网购等为代表的新型消费无疑是拉动内需的一支重要力量。在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最严重的时候,海外订单巨量缩水,出口急剧滑落,刺激经济发展的重任落在了扩大内需上。以信息网络为支撑的电子商务,通过技术、业务和商业模式等一系列创新,将庞大的中国制造产能与广阔的内需市场直接连接。而随着3G的上马、城市宽带提速以及电脑、手机下乡步伐的加快,信息消费燃起的熊熊火焰在“十一五”中后期点亮了整个中国经济,层出不穷的信息应用成为青年人挥洒青春的创意乐土,花样翻新的信息终端及业务成为百姓消费的新热点。
电子商务:
扩大内需的生力军
东莞的皮鞋、义乌的玩具、苏州的纺织品……在金融危机出口受阻的最困难时刻,这些过去出口的产品纷纷通过互联网打开了国内市场的一片新天地。像淘宝网这样的电子商务网站成了“链接”最大的世界工厂和最大的消费市场的桥梁,把内需变成网页上一桩桩实实在在的交易。电子商务在我国经济向“内生增长”转型、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扩大消费中成为让人惊叹的“网络奇兵”。
2004年,马云说未来的电子商务会像身边的自来水一样方便,很多人充满了质疑。2005年出现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此前困扰网络购物的诚信问题,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更是为电子商务的突飞猛进奠定了基础。“十一五”期间,我国建成覆盖全国、全球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到2009年年底,我国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已达1.36亿个。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已达4.2亿,较2005年年底的1.11亿增长2.8倍,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1.8%。依托不断增长的互联网用户规模,网络购物用户数也一路水涨船高,达到1.42亿,比2005年增长了4.3倍。
电子商务彻底颠覆了以往从商品生产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方式,为来自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几乎所有商品搭建了一个更广阔的交易平台,以更低成本、更人性化、更便宜、更便捷的特性将销售直接指向目标消费群,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商务部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08~2009年\》显示,2009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82万亿元,是2006年1.55万亿元的近1.5倍,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1.4%,比2006年增长4个百分点。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为1.56万亿元;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99万亿元;网络购物交易额达到2586亿元,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6%。
同时,基于互联网的新型经济模式不断创新。就在今年,“立足本地,一天一项精品服务”的团购网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异军突起,创造了过去的电子商务不曾涉足的增量市场——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市场,让大街小巷数量庞大的餐饮、娱乐休闲、美容美发和其他生活服务店铺,无论是否有能力建立网店,都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大宗推广与售卖以及广告宣传。而普通消费者在团购中,也拥有了信息对称、强大议价能力,并减少了搜寻成本,刺激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这个巨大的新增消费市场让团购网站成为互联网上又一大热门应用模式,吸引了群雄逐鹿。截至今年9月底,国内团购网站已突破1000家,市场规模达9.8亿元,形成了“千团大战”的热闹场面。虽然当前团购网站的野蛮疯长也滋生了很多问题,然而相信正如当年网络购物一样,各种问题也将在发展中得到解决。
ICT终端:
刺激消费的新热点
小高在联通营业厅预约登记后,等待了三个星期才终于拿到一部iPhone4,在当前苹果i-Phone4手机一机难求的局面下,他还算幸运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创新的新一代信息产品能够有效吸引人们消费,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曾表示,要让人民群众愿意消费,除了要适当地转变消费观念,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生产出人民群众愿意买的产品,用新的消费热点来吸引人们消费。几年来,信息通信行业正是不断推动信息消费产品创新来创造消费热点。以手机为例,从过去单一的通话工具变成如今集上网、看书、听音乐、打游戏、办公等于一身的万能终端,产生了巨大的市场吸引力。今年上半年,我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规模达到2405.4万部,超过去年全年的规模,而2005年的数字仅为503.4万部。
同时,目前正逐步展开的三网融合、互联网与移动网的融合等推动新型信息终端层出不穷。如今能够接入网络的创新型信息终端与产品越来越多,从最初仅有的PC,到互联网手机、无线上网本、平板电脑、电子书、互联网电视等融合终端,以及车载终端、智能家居设备等全新产品,掀起了一轮轮的消费热潮。而这一切才仅是个开始,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认为,这种将计算机、消费电子、通信和内容都融合起来的新一代信息终端未来将会有巨大的爆发力,数量可能发展为几十亿,甚至上百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曾预测,三网融合在未来3年总共可带动投资和消费6880亿元。
3G:
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说起“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印象最深刻”的事件,李毅中部长把票投给了“2009年1月7日发放三张3G牌照”。
发放3G牌照,是国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拉动经济发展作出的战略决策。实践证明,3G巨额投资确实为我国快速摆脱金融危机加了一把力。据了解,2009年3G直接投资1609亿元,带动GDP增长343亿元,间接带动1413亿元,直接创造就业岗位26万个,间接创造就业岗位67万个。今年全年,基础电信企业直接用于3G建设的投资将在900亿元到950亿元。巨资投入促进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华为、中兴等通信设备制造商去年销售收入都增长20%以上,在金融危机寒冬中呈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生机。
在投资拉动之外,经过产业链近两年的共同努力,3G已经成为广为人们接受并喜爱的新消费热点,到今年第三季度,3G用户数累计达到3111万。同时3G带来的新业务、新应用也正成为信息生产与消费的主力军。易观国际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整体规模达到127.6亿元,其中手机游戏市场规模达到17.9亿元,接近去年全年的18亿元;而手机电子商务呈现强劲增长态势,今年前三季度市场规模达14亿元,而去年全年仅为5.3亿元。
3G手机应用市场才刚刚起步。在苹果的手机应用程序商店APPStore获得巨大成功后,国内三家电信运营商纷纷跟进建立了自己的手机应用商店,将信息的生产和消费推向了草根阶层。开放的开发环境、合理的分成模式以及各种激励措施激发了各种开发团队甚至个人前来创业、创富,手机应用程序呈现指数级增长。例如中国移动的MM应用商场上架产品最初只有1218个,一年后的今天已达到4万多个。各终端厂商以及各运营商建立的应用商店全面覆盖了多平台多终端,让用户可以在各种信息应用的大超市里轻松下载各种应用,享受生活、娱乐、商务、出行、教育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信息消费虽然已经成长为中国经济可圈可点的一大亮点,然而与其所蕴藏的巨大市场相比也只能算作星星之火。正如创新工厂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李开复所说,移动互联网比PC互联网用户的数量多了近三倍,而其随身携带性使其被使用的时间是PC的十数倍;而新生的物联网更是将带动“从5亿到500亿的智能连接”,这一切足以预示信息消费将迎来燎原式的发展,也必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