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IT业界 > 业界观察 > “水军”中国

“水军”中国

来源:新浪博客   2010-12-07 08:49
  最近这段时间,原本只是在中国互联网业内口口相传的所谓“网络水军”很有被有关部门重点对待的趋势,先是在11月7日,“网络水军”上了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使互联网之外的普通公众第一次了解到这支网上神秘力量,然后在12月初,《人民日报》又刊发题为《警惕“网络水军” 绑架网络民意》的文章,称网络水军通过“借势”和“造势”使网民在无意之中充当了其炒作的“托儿”或者“打手”,一旦舆论的洪流聚集,其席卷网络的力量“不可阻挡”,甚至可能“对司法的公正执行形成巨大的压力”。

  所谓“网络水军”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新名词,一般是指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的网络人员。为客户发帖回帖造势常常需要成百上千个人共同完成,其量如水,而且对互联网的渗透也与水相似,因此,那些临时在网上征集来的发帖的人就被叫做“网络水军”。网络水军一般服务于商业领域,为企业产品或企业之间的竞争提供舆论造势,比如在前段时间发生的蒙牛诋毁伊利产品事件中,就雇佣了“网络水军”;也有“网络水军”在一些关注度较高的新闻事件后出没,为被曝光的个体或利益群体服务。

  虽然中国的互联网文化在与世界融合方面并不落于人后,但却总有一些独特的现象属于外人很难理解那一类,“网络水军”就是其一,与之相连的还有“五毛党”、“删帖公司”、“网络推手”、“网络黑社会”、“网络打手”等一系列奇怪名词,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互联网丛林里的奇特风景,把这些放在一块,有人戏称之为“五毛经济”。

  为什么网络水军会突然间在中国异军突起,一种说法是与互联网由web2.0向web3.0的过渡有关系,如果说web2.0的本质是互动,让网民在信息产品的互动中分享价值的话,web3.0体现的则是网民在互联网上更主动地创造劳动价值...这种说法倒也并非没有道理,不管其性质是好是坏,网络水军确实是在以制造口碑创造劳动价值。但一个关键问题是,全世界同样都在向web3.0前进,为什么偏偏中国产生了成规模的网络水军,且行止嚣张?这大概只能从中国本身寻找原因。

  作为一个刚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脱身出来的转型国家,中国一直就有对舆论进行管制的传统,而中国的公众一般也习惯于接受一个声音的舆论。互联网文化的突然来临与大跃进,使网民们在短期内一下子面对了海量信息,但他们的整体辨识能力却未能随之提高,这就为“网络水军”们提供了一定的生存空间,无论是传说中来自官方的“五毛党”,还是来自商界的“推手”,都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自己的猎物。与之相较,那些比中国落后的国家,互联网还不够发达,产生不了网络水军,而在发达国家,多年来开放的信息环境又使网民的整体辨识能力较高,网络水军很难成功忽悠到人。

  由于网络水军的作为确实对社会百害而无一利,中国官方媒体对之进行抨击也属理所当然,但我担心,这种抨击或许是某种整治行动的前兆。在没正确评估其对社会的真实影响之前,就视之为洪水猛兽而下重手惩治的话,很容易伤害到互联网本身的自由度。

  现在,无论是在互联网业界还是在媒体上,关于网络水军的威力都被传得很“玄”,据媒体报道,从“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到“奥巴马身后的红衣女生”、凤姐、小月月这些网络现象,都有专业的“网络水军”参与,而且还采访到相关的负责网络推手的公司,描述中水军操作非常专业,而规模也极其庞大,动辄几万、几十万贴,覆盖几十上百家网站。但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其真实性却很难得到交叉验证,比如光“贾君鹏”这事,就听好几家网络公关公司说是它们干的,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国际上每发生恐怖事件时,总会站出好几个大小恐怖组织来“主动认领”,与这些恐怖组织目的一样,公关公司纷纷主动认领这些网络事件,其目的无非是想打出知名度,并把“成功案例”据为己有,通过媒体招揽更多客户而已。至少从目前来看,还没有任何一个有巨大影响力的网络事件能被足够证据证明是“网络水军”所为。

  尽管网络水军的出现是建立在中国网民整体素质暂时较低的基础上,但就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的所谓网络口碑营销仍旧操作粗糙,难以忽悠大多数网民,在一篇商业软文下,经常是一帮水军自己互相顶来顶去,偶尔有外人留个言,也是轻蔑地骂一句:“五毛真多”。

  在我看来,所谓中国网络水军的名声,基本上都是网络推手公司们把网民的自发狂欢揽为已有所致,这些网络狂欢影响极大,往往能在短期内为数亿中国人知晓,如果人们相信这种影响力是人为制造的,则很容易相信网络水军具有超常力量。而当今的中国又是个阴谋论极易流行的国度。

  网络水军的存在确实反映了中国互联网走向web3.0时代的一种低端需求,但它的影响力很难达到能够“绑架民意”的地步。那些真正能聚集民意的网络现象与唯利是图的网络推手所策划的“案例”,其区别就像大自然鬼斧神工下的风景与人工雕琢的假山所对比那样明显。轻率地以阴谋论的心态把那些网民的自发狂欢归功于有计划的网络推手,这既是对“网络水军”智慧的夸大,也是对广大网民智慧的轻视,既无视了互联网发达的自我纠错能力,同时也显示出对互联网文化的不了解。

  在前面所提《人民日报》文章中,还讲到:网络水军会对司法的公正执行形成巨大的压力,甚至造成权力部门为了“平息民意”以及“民愤”使裁决屈从于网络舆论的现象发生。这显示了官方对“网络水军”可能会被某些势力用来影响政治议题的担心,但至少从目前看来,这种担心成为现实的例子还没被发现过。一方面,从事网络公关业的商人们都很精明,他们知道什么可以干什么不可以干,很少人敢把手伸过界捞钱;另一方面,单在公共事务领域,越来越成熟的中国网民一向表现的目光如炬,被利用起来难度越来越大,正如一位学者所言,“目前网络上热炒的社会问题,尤其是那些涉及官员腐败和滥用权力的热点问题,虽然一些事实描述未必准确,一些网民的观点也比较偏激,但大多数网民对腐败和滥用权力的义愤与鞭笞却是真实的,是现实民意的延续”。

  鉴于“网络水军”在互联网世界确实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对其进行一定的管理与引导是必要的,但是,网民不一定是水军,可水军却一定是网民,打击水军须避免殃及无辜网民。如果因为“网络水军”的存在,而导致网民在网上留言、发言等言论自由受到限制,则肯定有因噎废食之嫌;如果一些地方部门和官员以“网络水军”为借口,把网络民意视为虚假民意,不闻不问甚至予以打击封杀,则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热点文章
  • 一比多网站:一比多一比多移动平台
  • 一比多咨询热线:13361975067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4088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70060 网站ICP备案号:沪ICP备07012688号 一比多(EBDoor)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8-2018 EBDoor.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