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团购业的追捧与唱衰
来源:经理世界网
2011-01-19 09:50
在美国,最受人关注的未来互联网巨头,除了Facebook和Twitter之外,就是团购网站Groupon。不久前刚刚拒绝了谷歌60亿美元的收购计划之后,1月11日,Groupon就宣布完成了总计9.5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估值已达64-67亿美元之间。
Groupon可以说是继Facebook、Twitter之后,美国最受人追捧的新兴互联网巨头,其发展速度之快甚至超过了前两位。这家总部位于美国芝加哥的互联网新星,成立于2008年11月11日,当Facebook和Twitter还在苦苦寻找赢利模式时,Groupon上线7个月即开始赢利,2010年的年收入达到了20亿美元,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史上成长最快的公司。
目前已经进入35个国家的Grouponp,完成新一轮融资之后,未来的发展更值得期待,而据说Groupon已经开始招聘进军中国市场的人才,准备开始与中国1700多家团购网站展开激烈竞争。
其实,与Groupon受到广泛的追捧相比,中国同行们的境遇却并不被过多看好,模仿Groupon起家的中国的团购行业,由于起点过低,模式简单,涌入了数千家公司展开无序竞争,在发展的早期就形成了一片红海。
但是,中国团购市场的现状并不能否认团购的价值,但如何厘清其价值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谈起。在互联网领域,创造了门户、搜索、网游等几个成熟的领域之后,业界普遍认为移动互联网、社交、电子商务和本地化服务等领域将是未来的新机会,在这些领域有可能出现一些世界级的公司。
前三种模式都有了很多成功的公司,而面对机会更加巨大的本地化服务,尽管一些公司尝试过很多模式,但这些探索并不成功。以谷歌为例,前谷歌中国区销售总经理、嘀嗒团创始人宋中杰认为,搜索不能很好满足那些甚至没有网站的本地商家的需求,于是谷歌推出了最重要的战略性业务——谷歌地图,希望将本地商家镶嵌在地图中,满足本地化商家的需求,但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原因在于地图并不能满足本地商家如优惠券、代金券、小区域推广等复杂的需求,于是谷歌才希望通过收购Groupon完成本地化的战略布局。
团购的适时出现确实解决了本地化商家的营销需求。团购横跨了这四个领域:首先它是面向本地化服务的电子商务,其次主要是通过社交传播,并且在移动互联网上也可以推出相应版本。过去,本地商家通过代金券、宣传页、分类广告、黄页、广播等获取客户的推广方式,成本太高且不能立杆见影,恰恰团购是一种本地营销需求的革命。
那么团购是电子商务吗?宋中杰认为,团购拥有电子商务的属性,即客户付钱购买商品,商家提供相应服务,但团购的本质并不是电子商务,而是一种营销服务,因为商家不用付广告费,客户付钱产生购买行为,是营销效果的保障,是一种真正按效果付费的推广手段,团购不仅给客户实惠,还可以让客户发现原来没有注意到的东西,寻找到生活的精彩。
至于中国出现了1700多家团购网站,现在实在是因为市场太大,每家公司都有生存空间,并没有产生直接的竞争,每家公司都有生存的空间。而由于团购门槛低,很多网站提供的服务参差不齐,导致了很多伤害用户的行为出现,但随着一些团购网站的不断发展壮大,进行了必要的行业洗牌之后,可能会出现5家左右全国性的团购网站和一大批垂直团购网站,这些问题也会最终消失。
在中国,团购不会一直是人们唱衰的对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将获得和Groupon一样的追捧。
但这需要市场上有像Groupon一样的整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