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电子商务 > B2B and B2C > 电子商务驱动支付行业的互联网革命

电子商务驱动支付行业的互联网革命

作者:未知 来源:亿邦动力网   2011-01-26 10:22
    回首2010年在线支付市场的发展和变化,有很多事情是值得梳理和盘点的:央行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央行第二代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的上线、电商界大佬纷纷推出第三方支付平台等。

    为第三方支付“正名”

    2010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网站上正式公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全文,办法规定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支付业务。该办法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12月底,17家第三方支付企业在央行官网发布申请《支付业务许可证》的公告,业内人士预计,首批牌照或将在本月底发放。

    无论牌照最终花落谁家,毋庸置疑的是,首批非金融支付机构正规军的诞生,将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带来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易观国际预测,获得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有望加入超级网银。而一系列兼并、收购和融资浪潮即将展开,第三方支付行业将风起云涌。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认为,牌照监管下,第三方支付不再是小公司能够承担的事情,今后更多的是巨头们的竞争。他指出,虽然去年在线支付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增速却在放缓。

   “互联网在线支付市场并非能够一直高速发展,当用户数达到一定水平后,市场规模也相应遭遇瓶颈,这意味着第三方支付企业需要不断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竞争也必定愈加激烈。”张萌称。

   可以说,2010年是第三方支付发展的一道分水岭。这一年,中国已经存在有300多家企业从事第三方支付业务,但是行业秩序比较混乱。央行《办法》规定,所有从事第三方支付的企业,必须在《办法》实施之日起一年内申请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否则不得从事网络支付。

   为第三方支付设立了行业进入门槛,这意味着不达标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将被迫退出这一市场;另一方面,也给那些规模较大,信用能力较好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正名”,使它们摆脱了多年来一直处在政策“灰色地带”的尴尬,给它们吃了“定心丸”。

   但是,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日期的一再推迟,不禁让人们对支付牌照究竟能不能为第三方支付企业“正名”,“正名”的效力究竟有多大,心存疑虑。

   “超级网银”叫好不叫座

    2010年8月30日,备受关注的央行第二代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超级网银”)正式上线,目前仅开通对公客户。当时有传言称,国家队将依靠“超级网银”逐步封杀民营第三方支付,随后央行表示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得支付牌照后将被允许加入超级网银,传言成为一场虚惊。

    但是,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亿邦动力网,“在线支付作为一种虚拟的货币交换形式,跟整个金融体系是有密切关联的,在线支付在给消费者提供便捷的同 时,也使很多资金处于金融机构的监控之外,超级网银的推出,对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影响,应该还是有的,而且央行推出这样的产品,也是在逐渐引导消费者的支付 习惯。”

    通过对多家商业银行的电话咨询或走访,亿邦动力网发现,上线近5个月的超级网银依然举步维艰、困难重重,有业内人士称之为“叫好不叫座”。

    “其实超级网银对于用户来讲用处不是很大,一般的中小企业也不会去开通多家银行的网银,所以超级网银在其中一家网银页面处理另外一家银行网银的业务,没有 太大的必要,而且现在各家银行的跨行手续费不统一。”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复兴门支行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亿邦动力网,“刚开始的时候还有客户咨询,现在基 本很少有人问了。”

    之前有分析人士称,通过超级网银,可以让中小民营银行共享国有商业银行等大银行客户资源。但是中信银行的一位工作人员却认为,“大银行有他们自身的优势, 而且很多客户我们根本无法共享,毕竟超级网银只是一个操作环节上的改进,其实我们更担心的是,小银行长期维护的客户资源,很有可能会流失。”

    在咨询中国银行、浦发银行等网点工作人员关于超级网银如何办理和相关事项的时候,对方则表示很多东西“自己也不太了解。”

    对于超级网银,持卡用户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开通的时候,几乎跑遍了所有常用银行卡的银行,但是到现在也只用了一两个功能。”一位网银用户表示,现在基 本上是一人多卡,但常用的也不过两三张卡,而“超级网银”业务办理手续繁琐、程序复杂,往往让很多用户望而却步。朋友听我讲了流程以后,都直接放弃了。”

    “麻烦,弄不明白”成了很多网银用户刚接触超级网银时的评价。亿邦动力网发现,甚至目前连超级网银名称也并没有统一,有的银行叫超级网银、有的叫网银互联,有的叫快速跨行转账,这让用户摸不着头脑。

    另外,在亿邦动力网调查中发现,部分银行负责咨询服务的工作人员也并不推荐使用超级网银。“现在也没有进行正式的营销,毕竟超级网银的很多问题还存在。”工商银行的工作人员称。

    专家指出,“超级网银”冷清现状的背后,是银行间利益不平衡产生的合作不良。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各商业银行对“超级网银”不感冒,从侧面反映了银行的创新乏力。

    互联网巨头发力在线支付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行业预计整体交易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105亿元。细分市场方面,支付宝以50.02%的市场份额大幅领先于其他支付企业,财付通和快钱分列第二、第三位。

    对于如此庞大的第三方支付市场,互联网巨头们自然不会不闻不问。

    盛大近日宣布,旗下全资子公司盛付通启用全新域名www.shengpay.com,盛大进军第三方电子支付的计划正式浮出水面。继盛大之后,门户网站新浪也于今日低调上线第三方支付平台“新付通”,直接导向“新浪商城”和“新浪团购”。

    2011年1月13日,网易的支付工具“网易宝”推出了微支付功能,加上此前与8家银行达成的信用卡快捷支付协议,网易宝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网易方面 透露,尽管在微支付上与盛大存在相似性,但网易宝将以机票代理业务为发力点,以此作为其门户业务有利的补充。据悉,网易正积极与一些团购网站谋求合作。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认为,大型互联网企业布局支付市场的原因是,电子支付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环节,无论是电子商务还是互动娱乐产品,都需要支付产品进行支 撑,形成从生产到交易的闭环。“通过布局支付市场,这些大型的互联网巨头营造出完整用户社区功能,激活用户的潜在价值。”

    第三方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月19日发布的《年度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到4.5万亿元,同比增长22%。“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直接成为了我国乃至全球在线支付行业的驱动力。”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 一比多网站:一比多一比多移动平台
  • 一比多咨询热线:13361975067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4088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70060 网站ICP备案号:沪ICP备07012688号 一比多(EBDoor)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8-2018 EBDoor.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