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IT业界 > 互联网世界 > 凯文·凯利:微软会成为第一个消失的IT巨头

凯文·凯利:微软会成为第一个消失的IT巨头

作者:未知 来源:外滩画报   2011-02-21 01:49
    你心中互联网预言家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他们把玩着最先进的手机、电脑,他们穿梭在互联网巨头中间,谈笑风生地告诉人们下一步什么技术最赚钱…事实上并非如此,硅谷最著名的预言家和思想者凯文·凯利更像一位隐士。

    他住在远离硅谷的郊区,他很少用手机,因为那里没有信号。在祖父辈都会用手机上网的年代,这位互联网先锋甚至没有一部智能手机。他很少上网,因为他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两层楼高的书房里阅读。他还养蜜蜂,通过观察蜂群,思考生物进化与互联网演进的共性。

    不久前,他穿着破旧的桔红色羽绒服出现在中国,嘲笑着每一个人都成了手机的俘虏。

    凯利最早来亚洲还要追溯到他大学刚辍学的时候,他花了8年时间游历亚洲并思考人生。回到美国,他创办了《环球概览》,这曾是乔布斯最喜欢的杂志。随后他参与创建了硅谷最有名的杂志《连线》,担任主编多年。

    凯利这次来中国是为了推广他的旧作《失控》。之所以说是旧作,因为这本书写于20年前,出版于1994年,全名为《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在这本超过700页的大部头中,凯利从生态系统着眼,运用包括蜂群思维等一系列的例证,阐述了技术进化和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意义。他在书中认为,互联网的前景,类似于生物系统的复杂进化,而非可进行中央控制的简单模式。在书中,他还预言了社交网络、维基百科、云计算等的出现,如今这些一一变成了现实。

    1994年,这本书在美国出版后并没有立刻引起巨大反响,因为当时主流舆论并没有看到互联网的价值。1994年,《时代》杂志还发表了封面文章《互联网为什么永远不会成为主流》。

   《失控》的价值是在互联网真正成为主流后被发现的。正如深受《失控》影响的《连线》杂志主编、《长尾理论》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所说,“这是一本随着时间流逝而光芒倍增的书。”而在16年后的今天,这本书的价值又被中国出版商重新发掘。

    凯利最酷的预言出现在2007年的娱乐信息收集大会上,他做了一场关于《未来网络5000天》的演讲。当时万维网诞生不过5000天,但却以奔跑的速度在演化,那未来会是什么样?

    凯利认为,互联网的未来是个更加值得依赖的统一体(The One),更加可靠的“大机器”(One Machine)。只有一个统一体,网络就是它的操作系统,全世界所有的显示器都将连为一体。手机、电脑、鞋、汽车,所有的东西都能实现互联。这就是现在热议的“物联网”的概念。

    数十年前,《环球概览》杂志由于经营不善而倒闭前出版的最后一期上出现了这样一句话:“Stay Hungry,Stay Foolish”,后来这成了乔布斯的座右铭。在北京,凯利告诉李开复,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必须了解自己的渺小。如果我们不学习,科技发展的速度会让我们五年后被清空。我们必须用初学者谦虚、饥饿者渴望的求知态度,拥抱未来的知识。”

    B=外滩画报

    K=凯文·凯利(Kevin Kelly)

    我认为微软会第一个消失

    B:现在ipad让出版界看到了希望,你对纸媒的未来是怎么看的?

    K: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复印机,任何东西只要沾上互联网一下子就被广泛复制了,导致这样的复制品已经没有价值了。当复制品大量存在时,它们便会变得没有价值。当复制品大量存在时,无法复制的东西便会变得罕见而有价值。

    那什么样的东西是不能复制的?我脑子里面就有八种想法。如果你把它嵌入你的作品当中,就可以让你的作品产生难以复制的东西。第一是即时性,第一时间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宁愿花大价钱去看首映,而这些电影以后可以免费下载;个性化,一本免费的图书也可以经过出版社的个性化定制,反映出你的阅读品味;实体化,如果想达到阅读印刷品那样的享受,我们需要更好的显示技术;易用性,我们可以用手机、电脑等随时随地地观看免费的东西,但搜寻、管理信息要花不少时间,所以免费产品会因为搜索繁琐慢慢风光不再;但是可以赞助,我个人相信,粉丝愿意为创作者买单。其他特点诸如解释性、可靠性、可寻性等。

    B:如今的这三大巨头苹果、微软和谷歌,你认为在未来十年或二十年之后,谁会第一个消失?是苹果吗?你说过苹果的产品很美丽,但是和革新是不同的概念。这是不是说明你认为苹果不会生存很久?

    K:不,我认为微软会第一个消失,因为微软本身是以PC为中心的,但是PC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十年前,《连线》杂志曾经讨论过PC的面貌,PC的时代终结了,而微软还是一个以其为中心的企业,而且目前没有对这种现实做出任何改变。另外一个原因,苹果和谷歌的创始人还在,微软的创始人已经离开了(笑)。

    B:比尔·盖茨曾经说过,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看来这种危机感是很正确的。回顾历史,很多曾经辉煌的公司退出历史舞台,你认为在未来什么样的公司才能保住不败的地位?

    K:一个公司的观念和想法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决策能力,比如对于公司制度的改变、对于现金的管理等等,这些要重要得多。打个比方,亚马逊不是第一家网络书店,谷歌也不是第一个搜索引擎,这两个公司成为互联网领域行业巨擘是因为他们重要的决策能力。在公司发展的几个方面里,决策能力比时机、环境甚至公司的理念都重要得多。

    B:你认为未来能取代目前这些大企业的后起之秀会出现在中国吗?目前像腾讯、百度等已经拥有数以亿计的用户,他们会成为行业巨头吗?换句话说,如果想成为巨头,还需要哪些条件?

    K:我对于这些公司还不是太了解,但是中国将成为未来创新大国这是必然的事情,从人口比例上讲中国也没有理由不成为创新大国。而且中国在进入科技时代以前的成就是非常辉煌的,人类历史上许多重要的发明都是在中国产生的。

    另外,关于创新,并不只是在计算机方面。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是计算机电子产业的集中地,洛杉矶又是娱乐产业的集中地,纽约是金融产业的集中地。扩展到欧洲,米兰是时尚的集中地。每一个集中地都有不同的创新形式。所以中国成为创新大国不一定会拘泥于计算机。更实际的是中国会成为哪一方面的创新大国。

    B:许多人说《失控》影响了《黑客帝国》,它也被列为这部片子的演员必看的三部书之一。在你看来,这些电影想要表达什么内容?你如何评价这部电影?

    K:知道《黑客帝国》用了我的理论时我感到十分惊讶,特别是到第三部的时候最为明显,因为那里面展现的网络就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网络,也正是书里面谈到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不会成为现实。

热点文章
  • 一比多网站:一比多一比多移动平台
  • 一比多咨询热线:13361975067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4088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70060 网站ICP备案号:沪ICP备07012688号 一比多(EBDoor)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8-2018 EBDoor.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