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之争揭开互联网平台战序幕
作者:谭拯
来源:人民邮电报
2011-03-21 03:35
早在2010年,新浪微博风刚刮起时,笔者已经感觉到,一场信息交流的新革命就要到来了,将被革命的,正是现在势头正旺的国内互联网“一哥”:腾讯。
随后的发展愈加证明了这一点:春节期间,新浪和腾讯之间的“微博之争”已有风雷之势。面对新浪微博冲击带来的被动局势,腾讯微博再次发力,与《一年又一年》、《非诚勿扰》等节目以及央视、湖南卫视、深圳卫视、东方卫视春晚等合作,还破天荒地为单一业务在央视投放电视广告,推广腾讯微博。
但腾讯的努力似乎收效甚微,虽然在春节期间号称微博用户过亿(新浪才5000多万)。但实际上,真正活跃的微博用户却多在新浪,新浪在一定程度上架空了腾讯。腾讯微博用户活跃度以及话语权人群的数量皆不及新浪。
从百度指数看,腾讯微博在央视投放前后,搜索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的流量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这说明新浪微博的前期推广已深入人心,用户使用习惯已经形成。甚至有人写“腾讯真可怜,花了几千万元赞助春晚,结果人人都以为是新浪的微博……”
瑞士信贷的新浪投资报告指出:微博作者在腾讯上有更多粉丝,但关注人数和发微博数远少于新浪;新浪微博用户比腾讯活跃,因此新浪微博价值更高;用户用在新浪微博上的时间增多,且以其他社交网站时间减少为代价;广告主对新浪微博兴趣浓厚;上调新浪目标股价至105美元。
这样发展下去,无疑会逼急腾讯,一场大战在所难免。据腾讯内部人士透露,前十年看IM(即时通信),后十年看微博,腾讯微博最近的推广力度之大也代表了腾讯对于微博战略意义的重视。
新浪与腾讯虽然一直以来都因为门户等问题,展开过数次小型网上口水战,但都没有如此大动干戈。为什么这次一个小小的微博,竟能掀起如此大浪,让巨无霸腾讯也深感恐惧?
因为这次新浪微博撼动的是腾讯的根基——联系,以及联系基础上的关系网。如果联系根基不再,腾讯大厦将倾。
我们知道,腾讯是凭借QQ成长起来的,而QQ本质上是一种联系方式。一直以来,人们的联系方式都在不断演进,从语言、文字、电报、电话到互联网,人们并不在乎联系方式是什么,只要有更好的方式出现,就会很快习惯而逐渐放弃旧有方式,例如电子邮件对书信的替代。
腾讯凭QQ在中国互联网界一枝独秀,那是因为还没有更好的联系方式出现。但自2010年来,移动互联网兴起,以无处不在的信息流颠覆了传统的互联网使用习惯,在这个即将爆发威力的领域中,微博作为先锋出现了。
虽然微博偏媒体功能,IM偏联系功能,但微博与IM本质上是一样的:微博关注的是朋友的信息,腾讯保持的是朋友的聊天,而朋友信息与聊天其实是一回事。社交网络(SNS)的精髓,就在于把人与信息融为一体,微博其实就是以关注朋友动态的方式与朋友实现信息交互,从而保持了与朋友的联系。
相比起来,微博有着比IM更让人留恋的理由:它不但可以实现人际交流,还可以让用户了解身边的新鲜事,把信息获取和人际交流融合在一起。通过分享,微博成为社会话题和专业话题的沟通交流平台,其价值创造功能和开放式的沟通功能,是IM无法实现的。
虽然微博现在的IM功能没有专业的QQ强大,但谁能保证本质相通的微博与IM不会走到一块呢?新浪引入MSN,微博加上IM,想必马化腾想起来都会不安。
如果说交流方式的变更还不足以让腾讯恐惧,那么,当QQ上的用户群和关系网向新浪微博转移时,腾讯就不会再坐得那么安稳了。以往人们习惯在QQ群里讨论,现在更多的是泡在新浪微博中发布、评论、转发,甚至有“微博控”出现。有人说:“用新浪微博前,以为用上碎片时间即可;用新浪微博后,发现其余时间都成为碎片了。”这都意味着用户将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新浪微博上,而在腾讯QQ上的时间将越来越少。
微博是一种互动性更强的方式,有话题,有联系,有交织,这种方式使得人际圈子很容易一圈一圈扩大,腾讯上的好友关系就慢慢转移过来,用户的习惯体验和关系网就黏到上面了。而且,相比IM人际关系圈,这个人际网络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关注”任何人,任何人都可以“私信”任何人。新浪与腾讯的争斗,本质上就是关系网的争斗,有了牢固的用户群基础,便掌握了以后的话语权。如此一来,被架空的腾讯则面临空前危机。
面对新浪的冲击,巨无霸腾讯肯定会奋起反击。虽然新浪微博现在势头正猛,但就此言新浪战胜或替代腾讯还为时过早,毕竟腾讯有着庞大的用户基础,只要改善微博的用户体验,打通与IM的接口,未来谁会最终胜出仍未可知。
作为电信运营商,应该看到的是,信息革命日新月异,新浪与腾讯的交战不可能只局限于微博,这只是开始。当全世界都在欢天喜地地“编织围脖”时,另一场新的信息变革又来了,KIK、微信、米聊,这些点状的信息应用正在汇成一场信息交流的大革命。一个巨大的基础交流平台正在露出冰山一角。新浪与腾讯的争斗,不过是揭开了这个平台争斗的序幕,或者说,他们的争斗,已不再只代表两个企业,而可能是整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