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之殇伤了谁
来源:通信信息报
2011-05-03 12:17
网购市场的问题已成老生常谈,但在用户的诟病和媒体的“口诛笔伐”之下,网购生出的诸多是非似乎并未减少,反而日甚一日。
阿里巴巴“供应商欺诈事件”音犹在耳,淘宝又陷纷争。日前,央视播出的《焦点访谈》节目曝光了淘宝网知假售假、消费者维权困难、纵容商家违法销售外贸原单货物等问题。C2C市场一家独大的淘宝尚且如此,难免让人质疑,鱼龙混杂的网店中,到底暗藏多少猫腻?网银安全问题同样令人头疼。据《IT时报》报道,由于举证困难,加上一些银行使用由自己颁发的电子签名,“既a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的举动导致此类案件中用户起诉银行获胜的概率接近为零!此前不久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还称,一种超级网银病毒入侵第三方支付平台,造成不少网购用户受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重重事故侵袭之下,网民几成惊弓之鸟。安全之殇,诚信之殇,物流之殇,网购遭多重殇,究竟伤了谁?
消费者最无辜。无论是网银安全,还是网购欺诈,利益沦为盘中餐是难免的。长此以往,在消费者心目中诚信全无的网购平台将一点点土崩瓦解。此时的受损方,往小了说,是网店商家,往大了说是整个电子商务行业。而如今,电子商务已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社会经济受损也在所难免。网购之殇带来的蝴蝶效应,在一层层放大之后,可能掀起狂涛骇浪,这绝非危言耸听。
有关方面当然不会坐视不管。近日,商务部发布《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规范》,从平台设立与基本行为规范、平台经营者对站内经营者的管理与引导、平台经营者对消费者的保护等5个方面对第三方平台经营与管理作出规范。面对肆虐的网购乱象,商务部等9部门日前联合下发通知,严打网络购物领域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对情节严重的网络购物平台将约谈、警告、限期整改,直至断网。商务部打击不法行为的力度不可不谓大,整治网购市场的决心不可不谓坚定。但这还远远不够,一个良好有序的市场规范的建立,还需行业知耻而后勇的果敢,还需领头者自律自新的勇气,还需消费者面对乱象奋起维权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