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Q+:跨界的社会化的开放平台战略
如果昨天的封闭意味着霸气,那么今天的开放也意味着霸气。自从乔布斯掌舵的apple开创了app store模式之后,开放api成为各大平台竞相模仿的一场战略竞赛。开放平台竞赛让人感觉到市场回归了几年前的一句话: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市场在3年前曾颠覆了这个准则,而今天该准则再一次显灵了。
16日,腾讯宣布开放QQ客户端,并推出app store模式的开放平台,命名为Q+。业界关于Q+的信息很少,腾讯仅仅提供了一段视频,隐约揭示:腾讯将通过开放进一步占领桌面。业内传闻,Q+将以web QQ为基础推出。对此,笔者体验了当前的web QQ,阅读了web QQ的开发者API指南,由此推断出腾讯开放平台战略的大致端倪:
一、腾讯Q+是跨终端的大平台战略,目标定位于新一代操作系统。
环顾国内各开放平台,百度框计算将开放平台做到了搜索框内,阿里巴巴的云计算将开放平台定位于电子商务并向下延伸,而Q+的实际定位是一种社区型的操作系统。如著名IT评论家柳华芳所表述的:社区型OS体系,social engine。
我们可以从web QQ初步推断出:Q+可以生存与web浏览器,可以扩展到台式机桌面,可以无缝移植到平板电脑,易于移植到未来手机终端。在这样的体系中,Q+是操作系统,应用是程序。
这非常类似于Apple的解决方案,所不同的是apple的突破点是手机,而腾讯的切入点是台式终端。
二、腾讯Q+是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更深的社会化平台。
腾讯Q+的平台战略的另一个特色就是更深的“社会化”,基于庞大市场占有率的社会化通信用户基数,向新型终端延伸。如果说apple的社会化属性是手机通信录,那么腾讯的社会化属性就是QQ的好友关系。前者是弱关系,后者是强关系。在腾讯Q+的未来演化中,如何将QQ号与移动终端绑定,是值得关注的核心问题。
另一个社会化,就是社会化开发。Q+的api本质上与微软的可执行程序规范是一致的。平台只做核心应用,社会化开发解决具体的每个专业问题。App其实是新一代的exe。只有这样,应用才能更为丰富,更为专业。
与早期电脑程序不同的是,app注入了社会化的灵魂,因为Q+开放了QQ对话接口,app具有了社会化信息沟通、讨论的可能。
三、腾讯Q+的API揭示了腾讯的社会化信息传递战略构架:QQ面向点对点信息传递,QQ群面向局部私有信息传递,微博面向开放式社会化信息传递。
解读web QQ的api,我们可以看到该api的主要接口有几个:QQ、QQ群、微博。QQ是一个人对一个人同步传递消息,信息私有;QQ群是一个人对多个人传递消息,信息局部私有;微博是一个人对所有人传递消息,信息异步传递、完全公开。这与我前几天所写博文描述的新型社区体制非常类似。
由此,可以得到结论:腾讯Q+瞄准的是跨终端的社会化基础平台市场,亮点在于社会化信息传递的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