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调查:网购让消费者很难爱
遍地“软对抗”,新规成“空文”。记者在节日期间对市民网上购物进行了调查,发现——
网购想说爱你真的好难
前段时间,商务部发布《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规范》,鼓励平台经营者设立“冷静期”制度,允许消费者在“冷静期”内无理由取消订单。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由于不少网店出招应对这一新规,这“后悔药”市民眼下还真挺难吃得上。
网购族:很欢迎,很失望
对于市民周小姐来说,网购已经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购物很多时候难免会有冲动消费,所以一听说了网购新规出台我就很期待,”周小姐表示,“今后即使不是因为质量上的问题而提出退货,我也可以提得理直气壮些了。”然而,端午节期间网购时,周小姐却失望地发现几乎没有网店响应,“新规成了一纸空文。”
据记者了解,和周小姐一样,我市很多网购族都对“无理由退货”的条款非常欢迎,但同时对其发布一个月来无法“落地”感到失望。
网店:利益为先遍地“软对抗”
记者采访发现,很多网店出于利益考虑而对新规不“感冒”。“有些网购消费者会以‘没有模特穿得好看’之类理由退换货,这很主观,并非质量问题啊。”在我市同时拥有实体店和网店的服装店主王女士对于新规可说反感,“把我们当作试衣间似的怎么行?”
“这项规定相当不利于卖家,如果真的实施了,我的退货量肯定大量上升,利润必大受影响,关于退货费用、损耗等相关纠纷也少不了。”我市售鞋网店的店主李先生也反对给消费者“后悔药”吃。
记者在多家购物网站上看到,很多网店都强调了自定的“家规”而无视新规:本店不可无理由退货。
声音:新规需再细化,再强硬
叫好声后是一片失望的声音,不少市民建议新规再细化些,同时再强硬些。“现在的《规范》是推荐性的,并非强制要求,这使其毫无效力,甚至毫无威慑力。”我市一家食品企业的总经理郭鑫认为,在“推荐性”试水民意获得肯定之后,有关部门应当顺势出台强制性的规范。“不过前提是规定得更细化。比如对于冷鲜、食品、化妆品、药品等特殊行业‘冷静期’的设置问题、无理由退货的品相限制等等。”
而我市多年经营服装网店的刘女士则认为,如果新规强制执行,将会加速洗牌中小网店。“允许消费者一段时间内无理由取消订单和第三方交易平台先行赔付消费者,会影响到一些中小网店卖家。”她认为,消费者的无理由退货,肯定会造成货物积压,进而导致部分中小店面难以为继,相继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