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互联网+传统”的最佳契合点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1-06-20 02:49
电商脸谱之华东派
在电商领域,华东派最擅长的是融合“南北之势”:取“北”(主要指北京)的互联网技术,又不乏“南”(主要指广州)的传统产业。而身处外企总部盘踞、经济发达的长三角,这里的创业者不少出身外企高管,思维开阔,专业经验丰富,从消费力最强的上海出发,走向全国。
市场给力
华东派电商的中心毫无疑问在上海。
“上海电商的优势,是生在一个巨大的市场里。”派代网总裁邢孔育说,从市场角度来说,上海电商坐拥着全国最大份额的消费市场,它最“给力”的,便是市场。
这话不是没有根据。据《中国网上购物消费者调查报告2011》的数据,2010年上海的网购规模是409亿,远远高于全国其他城市。这是什么概念?以同样是网购重地的广州为例,广州去年的网购规模才迈入百亿元关口。
市场的威力,直接驱动着华东电商们的创业潮———从此区域电商占据着国内电商版图的主要份额可见一斑,比如新蛋、麦考林、易迅网、钻石小鸟、1号店、大货栈等,它们都是起家于上海。
受到华东市场的诱惑,即便此前从事其他业务的公司,也纷纷涉足电商。最具代表性的是在上海成长起来的申通,这家老牌快递公司最近宣布进入电子商务领域。
其实,除了上海,以杭州为首的长三角各城市也是华东派电商的重头。这不仅因为杭州是阿里系本部所在,更深层原因在于各地分布的商业资源脉络,如义乌小商品城、南通家纺、温州服装等地的电子商务方兴未艾。
因此,邢孔育认为,“长三角的商业思想和底蕴在电子商务发展中也必将逐步凸显出优势。”
中庸之道
“相对于北京,华东派懂互联网的少,相对于广东,华东派懂传统的少,但华东派确是能把二者融合的最好的区域。”DCM资本管理公司董事合伙人林欣禾说。
和他有相同观点的还有邢孔育。他说,从公司的做法看,京派最擅长的是互联网技术,海归人才也很多;华南派电商的特点是低头赚钱,以前一直做传统行业,名气可能不大,但很赚钱;而华东派的情况则不同,它集合了华北和华南的优点,“中国现在赚钱最多的电商企业都在华东,我相信未来能够赚大钱的电商从业者会有很大一部分出自于此。”
事实上,这种取华北派“互联网”加华南派“传统”的中庸之道,为华东派电商们找到了“互联网+传统”的最佳契合点。
在上海,“1号店”有个强劲的对手“大货栈”,后者构建的是上海白领的生活广场。应该说,大货栈就是“互联网+传统”催生的典型华东派电商。(详见本期报道C11版)
能抓住这种中庸之道的还有去年被兰亭集势收购的欧酷网。
欧酷网是谷歌前中国员工黄峥创办的,被收购前传统企业步步高是其控股股东。黄峥是技术出身,长项是“互联网”,而步步高的老板段永平则是商务老手,欧酷网最初销售的产品就是步步高旗下的产品,双方的结合颇有“互联网+传统”的契合度。
出走外企
从创业者的背景来看,华东派电商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大多出身外企高管。外企多年的历练,他们一般在某领域具有专业技能。同时,外企经历也使他们的视野比较开阔、人脉资源比较国际化。
1号店的于刚和刘峻岭,创业前分别担任戴尔全球副总裁和戴尔中国区总裁,于刚在加入戴尔前还曾担任亚马逊副总裁,管理其全球供应链包括配送、采购、库存和库容,是供应链专家;刘峻岭曾掌控着戴尔在中国年度20亿美元的销售,拥有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于刚直言,“我和(刘)峻岭过去的职业生涯就是为这次创业准备的。”
钻石小鸟的徐潇创业前在外企上班,在很多人还不知“B2C、C 2C”为何物时,就接触到“电子商务”。还有大货栈的胡兴民,他曾担任过新蛋中国的副总裁,除了采购、客服外几乎全权负责新蛋网,在运营管理上经验丰富。
此外,华东派电商的创业者还多具有一个有趣的巧合,团队创业,互补性强。
比如于刚和刘峻岭是很多人眼中的“黄金搭档”,二人各有所长;徐潇和徐磊是对“兄妹档”,这样的兄妹档在整个商界也不多见;也买网有个“三剑客”的创业团队,袁疆、刘君和孙献文;易迅网的卜广齐,他的创业团队也是几个志同道合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