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购物起跑 个性化服务成关键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1-06-30 11:14
CNNIC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网购市场金额5231亿元,这一庞大金额几乎全由中国4.57亿网民创造,8.7亿手机用户的贡献只有41亿元。
不断放大的网购市场以及数量庞大的手机用户群,让电子商务厂商看到了手机购物市场的巨大潜力,纷纷搭建起自己的手机购物平台,包括WAP和客户端模式。由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延伸的电子商务竞争正越来越激烈。
京东商城一直积极布局移动购物市场。自今年2月先后推出iPhone、Android、iPad客户端以来,客户端访问量、订单量的增长性指标每月均超过了300%。来自这些手机客户端的下载量已近百万,日交易额超过200万元。
其实,淘宝网可谓在移动购物市场布局的“元老级”电子商务厂商。淘宝在2009年3月成立了无线事业部,专门做手机购物,2010年做到了18亿元的规模;淘宝之前推出了国内第一个手机购物客户端,现在已覆盖了iPhone、Android、Java、Symbian等各种操作系统。在淘宝网副总裁兼无线事业部总经理邱昌恒看来,移动电子商务不是一个新的渠道,而是一种新模式,孕育着无限商机。
不过,目前限制移动购物市场发展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消费者对手机购物安全性的担忧、移动购物网站连接速度太慢、购物网站不便于操作以及零售商不知如何制定最佳移动营销战略等。在中国,更大的问题在于,目前手机用户大部分使用的并非智能手机;其次,手机用户、商家对LBS、手机购物等移动互联网应用还处于尝鲜阶段,远未达到真正应用。
正是由于这些制约因素,厂商试图用更多的服务打动移动终端用户。日前,一种叫做“比价”服务的功能在移动购物市场悄然走红。试水这一新模式的手机淘宝方面表示:“通过‘比价’不仅能够快速搜索出商品的所有价格分布,还可以看到由淘宝官方以TOP卖家实际成交情况作为标准算出的平均价格。这种价格提示,使消费者能够更精准地找到所需商品,并快速完成购买。”
目前推出比价服务的不仅是手机淘宝,凡客诚品、京东商城、当当网、1号店、珂兰等最近也在酝酿或已推出。通过京东商城推出的比价服务,用户在家乐福、沃尔玛、国美、苏宁以及任何一家超市卖场内,只需用手机扫描商品条形码即可实现与京东商城比价,实现“货比多家”。
不过,淘宝网推出的比价服务似乎“技高一筹“,除了帮助用户做线上线下的价格比对,提供“靠谱”的价格参考标准,还具有LBS(位置服务)的特性。“我们会结合用户的基本地理位置信息,即定位到其所在城市,让更多的比价用户可以共享同城人的比价信息,了解商品的价格参数;另外,此功能还可以让用户隐性地互动起来,了解全国各地淘友对商品的购买趋势。”手机淘宝方面表示。
“随着移动电子商务成为各家互联网公司极力打造的下一个重点,个性化服务将成为决胜关键,比价服务只是拉开了争夺用户体验大战的第一幕。”某互联网行业分析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