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江:感动一九九九
作者:阿江
来源:www.ufoer.com
2006-02-21 03:10
最近打算搬家,我弟弟找到的新房子是位于经三路上的一个小区,虽然还没有搬过去,但我也一起去看了一次房子,后来为了安装电话又在那里路过了一次。
这个地方我曾经是那么熟悉。
就在这个小区的北边,就是1999年夏天我曾经借住过的枣庄,那时候经三路还没有打通,进入枣庄的那条小路就在经三路的尽头,虽然有一两个高楼正在施工,但当时周围还是庄稼地更多一点。而现在,这里到处是高楼,一幅繁华都市的模样。
就在当时的枣庄,发生了令我感动至今的事。
1999年5月底,赵小鹏,在电力高专上学的高中同学,要做毕业设计了,但是他没有电脑,他同宿舍的朋友们也没有电脑,于是他们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他们学校附近帮我租一个房子,让我搬过去,然后晚上我睡觉,他们用我的电脑做毕业设计。
我当时其实很落魄,在1998年被农大开除后的一年里,我辗转挣扎,生活很是艰苦,刚开始的时候还在校门口的打印店工作过,因为靠近学校,我的排版水平又不差,所以那里的生意很好,再加上当时研究生论文的活儿很重,我常常要工作到深夜,通宵也是常有的事。那个打印店老板叫傅聪,是一个很狠毒的男人,他每月只发给我不到100块钱的工资,我虽然很能忍,但是还是只坚持了不到三个月。后来我买了电脑在学校里面帮同学们做毕业自荐材料,有了自己的收入,生活过得比在打印店好多了。我在学校的这段时间,电脑放在牧医系的一个寝室里,他们都很照顾我,而晚上我要到原来的寝室和老二挤在一起睡,学校的床板那么窄,真不知道当时我和老二是怎么睡着的。即使这样,在学校里混饭的日子也并不长久,到赵小鹏找我谈借用电脑的事的时候,我已经没有什么活儿可做了。
我当时跟他商量,让他们凑钱给我买个电脑桌,因为我搬出来以后电脑总不能放到地上吧,他一口答应了,并陪我一起去科技市场买了回来,这张黄色的80元的小电脑桌,直到现在我还一直在用。
他和他的同学为我租了一间很小的房子,大约能放下两张单人床那么大,架起一个床板之后剩下的位置正好放上电脑桌。我就在这个地方安下了“新家”。
几天后,我忽然接到一个传呼,是傅聪打的,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打算给他回。我来到楼下的一个小商店里,电话打通后他没有接,我只好挂掉了,他立即打了过来,说他把河南青年报社会特刊的排版承包下来了,想让我去干。我很恨他,我不同意,他说你来谈谈呗,打的来吧,钱我出。我当时其实很为我的收入发愁,因为我手里的一百多块钱只够我用不到一个月的,我就答应了。虽然是傅聪打过来电话的,但是我还是给了商店的老太太四毛钱,她却跳起来,说我打了传呼,我说没打,是我给别人打电话人家没接,然后打过来的,我让她查我拨过的号码,她不听我的,揪住我的衣领子非要让我给一块钱,周围的几个老太太也在骂我打传呼不给钱,我很奇怪上天为什么对我这样,我一个七尺男儿竟然被一群老太太欺负,我很愤怒,我在心里发誓我有了钱一定要报复她,虽然她只是一个老太太。
跟傅聪谈了谈,我最后决定在那里工作了,待遇他没有说清楚,只说不会亏待我。我当时答应下来是因为社会特刊要使用方正维思来排版,而这个软件是我没有用过的,我想趁机学一学。青年报的社会特刊当时是每周一期,每期是4个4开的小五号字版面,并且是由我和他女朋友(邹旭晶)一起来完成,所以工作并不是很重。当时我和邹旭晶都没用过方正维思,连见都没见过,我隐约记得科技市场有卖盗版发排卡和软件的,我们就去买了一套回来,当时其实赶的还是很急的,因为从承包下来到出下一期报纸只有6天的时间,我必须把软件装好并且学会使用并且把报纸排出来。还好我的钻研能力还算是很强,虽然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有接触过WIN32和方正维思,对印刷行业的发排等术语更是没有任何概念,但是最终还是搞定了。
在社会特刊工作的时候我认识了这里的一个编辑,叫刘惠杰,她比我大一岁,当时负责娱乐板块,我感觉她是这个编辑部里最优秀的编辑,因为只有她的板块儿有实际的能吸引读者的内容,并且她构思的板块要比别人灵活的多。她找到很多彩色杂志,让我把上面的美女扫描下来配到她的版面上,我问她怎么弄这么多彩色杂志啊?她风趣的说她很喜欢美女。
在这里工作了一个多星期,有一天我的自行车丢了,社会特刊的编辑部离我住的地方有大约20里路,我最终走了回去,告诉了赵小鹏。第二天我们一起去附近的自行车市场买了一辆新自行车,为了省钱,我们买的是样品车,稍微有点划痕的那种。这时候我身上只剩下十几块钱了。
几天后傅聪又承包下了即将发行的河南青年报大期周刊的排版,让我转过去。大期周刊拟定首发32版,以后每期24版,并且每期都有八个彩色版,虽然是八开版,但是使用的是六号字,所以工作量很大,我说待遇必须说好,每月800元,他说太高了,只能500,他会另外招聘两个人一起干,我说不行,四个人干很正常,否则干不完的,必须800。他还是不同意,最后我做了让步,我说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