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手机:抢占电子商务入口
来源:《第一财经周刊》
2011-08-02 08:44
马云决定向方兴未艾的移动互联网下注。继昙花一现的“淘宝手机”之后,阿里巴巴计划第二次进入手机市场。
新的手机被命名为“阿里云”。它采用流行的全触摸屏设计,由国产手机厂商天语代工,并且使用了nVida(英伟达)公司的Terga移动处理芯片。这款主频为1GHz的双核手机处理器,已经在HTC、摩托罗拉、LG等公司的多款Android手机上被广泛采用。
然而这些并不是阿里云手机计划中的卖点,马云希望用户注意到的是手机中的邮箱、输入法、网络地图、浏览器、IM即时通信、移动支付等服务。这些服务由阿里云计算公司提供,并且搭载在其自行开发的手机操作系统之上。大多数服务所需要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均可以得到来自阿里云架设的服务器的支持。
与仅仅只是为淘宝购物提供方便的“淘宝手机”不同,阿里云手机提供的服务显然具备更多普遍性。阿里巴巴云计算公司总裁王坚曾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阿里云计算的计划是建立起面向中小企业的云服务的基础设施网络—比如计算处理能力和存储空间,并向个人和企业出售这些服务。如今,“云手机”成为了阿里云计算服务推向市场的前沿阵地。
现在“定制手机”已不是运营商的专利。在阿里巴巴云手机之前,Facebook、新浪微博先后与HTC合作,推出了基于Android的定制手机,以方便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自己的服务。
阿里巴巴也有足够多的动机推出自己的手机产品。手机是最方便的移动终端,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之下,也可以成为阿里巴巴电子商务、云服务的高效入口。面向买家和采购方的购物应用、面向卖家的进销存软件、面向中小企业的移动办公软件等,都有可能在未来逐一推出。甚至在积累足够多的用户之后,它还能聚拢起自己的开发者生态圈。
按照阿里巴巴的正式回复,阿里云手机操作系统虽然同样出自Linux体系,不过却并非基于Android系统。与之相比,国内手机操作系统大多搭上了Android大卖的顺风车。用户规模达到了上百万的小米MIUI操作系统,就得益于对Android系统的大量的个性化改造。
阿里云手机想要走的是另一条路,它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一系列的云服务身上。与此同时,它也保持了对Andriod应用程序的兼容性。然而,如果这些云服务不足以吸引用户,那么这款产品可能很快就会淹没在铺天盖地的Android手机阵营中。
看起来,尽管存在蓝图大好的可能,但阿里巴巴云手机需要解决的仍然是手机行业最基础的问题。
以手机终端抢占互联网入口
百度
百度正在研发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操作系统Qiushi;在手机生产方面,百度可能会与联想进行合作;百度已推出了众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如移动搜索、移动输入法、移动地图和移动浏览器。
腾讯
Qservice是腾讯开发的手机中间件和服务;Qservice包括数量众多的腾讯移动应用以及Qservice应用商店;HiQQ是第一款内置Qservice的手机,它由华为和腾讯联手开发,已于去年12月推出。
新浪
新浪于7月20日联合HTC推出新浪微博手机“微客HTC”,这是首款设置新浪专属按键的智能手机,集成了新浪微博的多项服务。
小米科技
小米推出基于Android的移动操作系统MIUI,并将于9月推出自己的手机,售价可能在2500至3000元之间。小米手机将由摩托罗拉生产,采用高通的1.2G/1.5GHz双核芯片组、分辨率为480×854的夏普4英寸屏幕,以及宸鸿科技的触摸屏组件。
Facebook
Chacha和Salsa是Facebook与HTC合作的定制手机姐妹花;两个机型正面底部皆有明显的“Facebook”标识。搭载Android智能系统的Chacha和Salsa整合了Facebook的多种服务,专门定制的照相程序可以让用户把拍摄的照片直接上传到Facebook,并且可以内嵌GPS位置信息。通过蓝色的分享键,查看好友最新动态或者分享图片、音乐、网址变得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