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网络力量:辍学的默多克们
作者:李海强
来源:环球企业家
2006-04-07 05:07
不满一周岁的PPstream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具人气的P2P流媒体软件,它会成为网络上的电视台吗?
“没想到这么多人知道我”,徐伟峰说。
这个曾任全球数码科技公司中国区总裁的台湾人,自从半年前落地内地,加盟上海众源网络有限公司,多少已经为自己做好了调节心理落差的准备:有多少人会对一家草创公司的CEO高看一眼呢?
出乎意料还是预料之中?至少现在,徐的公司的核心产品,一款叫做PPstream的P2P流媒体软件,比他以往经营过的任何产品都更受关注:海峡两岸略通技术的年轻人,都会在上面看点什么,或火箭队的比赛,或韩国电视剧。
甚至,这让徐伟峰不得不主动低调一些:“这个行业才刚刚起步,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并非夸大其词,由于内容版权的争议在短期内很难妥善解决,P2P流媒体在法律上尚处于“灰色地带”。这就影响了其对商业模式的明确。
中国硅谷故事
PPstream的开发者,是这样两个年轻人:年轻,大学未毕业,技术爱好者。
2000年末,18岁的张洪禹搜遍了家乡那座东北小县城,终于买到了当年《电脑报》的合订本。当时还不知电脑程序为何物的张洪禹听说过比尔?盖茨的故事后,决定自己也要走一条“开发软件,赚大钱”之路。
因为高中的学习成绩太烂,一年后,张进入哈尔滨师大的校园,他经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七八个小时,“但每天我不得不去嚼一大堆甘蔗渣”——他这样形容大学里那些枯燥无味的课程。
得感谢拉里?埃里森,或者得感谢《Oracle总裁埃里森在耶鲁大学的演讲》的杜撰者,里面那句“退学吧,开始行动”,让张洪禹毅然于上大学后的第一学期末离开了校园。退学后他专心钻研编程,不时为一些网络公司打打零工。
2004年年初,张洪禹如往常般登录到CSDN的程序员论坛,由此开始了一个编程爱好者的一天。正看见成都一家网络公司做程序员的雷量对他关于P2P的问题的回答,两个人讨论许久,干脆决定合作开发软件。
极有默契,只用3个月时间,这个一南一北的开发团队就做了一款名为“MP3音乐猎手”的P2P音乐搜索软件,软件开发的所有工作都是线上完成。颇令张、雷二人自豪的是,这个软件在2004年末夺得了由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等机构联合主办的“上网助手杯”中国原创软件大赛一等奖。但张洪禹只上过半年大学,雷量则是大专肄业。
“MP3音乐猎手”虽然取得了成功,但是因为网络上类似的软件太多,并没有引起更大反响。雷量和张洪禹决定接下来开发一款P2P下载软件,设计工作刚刚做好,张洪禹却忽然病倒了,住院两个月后,又回家休养了一个月。等到2005年3月份他再回到计算机面前的时候,和他们的设想差不多的软件迅雷已经开始发力推广,而且装机量已经很大。再开发同样性质的软件似乎没有多大意义。
有时候无奈也是创新之母。当张洪禹无意中在书店的小角落里发现了一本Michael Topic的《流媒体技术及商机揭密》,机会来了。在迅速读完这本书之后,雷量和张洪禹知道了自己要做什么:这就是日后的PPstream。
2005年5月中旬,张洪禹从哈尔滨搬到成都,他和雷量租了一间不到10平方米大小的单身宿舍,房间窗户很小,窗外不远有一堵高墙,两人就在这个小房间里埋头苦干,一切进展顺利。6月,PPstream上线,从他们的开发计划到完成软件只有三个月时间。
台把子
PPstream上线之初,迅速火热。投资方络绎不绝,其中就包括徐伟峰。
徐当时所在的台湾全球数码科技,正是台湾P2P领域的主力玩家之一,徐负责其大陆地区业务发展。他本来要和PPstream谈合作,但合作了段时间后,便干脆加入其中——让PPstream拥有了一个类似Google的两名开发人员和一名管理者团队。不久后,投资亦顺利进入。
PPstream被风投看好,是因为P2P流媒体似乎已经找到赢利方法。徐伟峰称,PPstream目前能够成功实现盈利的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插入广告,一般流媒体在开始播放前都需要缓冲,PPstream在这个期间都会安插广告,虽然时间比较短,但对于广告商来说是很有效的,因为缓冲期间大家都在专注的等待观看节目,这个广告能够赚到足够的曝光量;第二种模式是互动增值方式,PPstream在自己的网站上开设专门的竞猜网页,以短信参与的方式进行抽奖,增值潜力很大。
尽管已经形成这些盈利模式,但徐伟峰并不认为现在应该把目标定位在盈利上:“目前我们会做一些必要的布局,发展用户,培养用户是首要目标”。因为用户不会因为你提供了可以免费在线观看电视节目的软件而感激你,他们只会选择他们使用起来感觉更舒服的软件。徐伟峰认为许多竞争对手忽略了这一点,“他们花很大力气去开拓这个市场,结果用户却留在了我们这里。”
真正的想象力在于:当PPstream的用户群大到一定程度,以其吸引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