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经营管理 > 项目管理 > 微博信息的分层及效果分析

微博信息的分层及效果分析

作者:李群 来源:《青年记者》   2011-11-22 11:13
  根据新浪网公布的数据,目前其推出的微博业务,注册用户已超过2亿。微博业务作为当今互联网发展的新产品,具有信息传播简洁、迅速、交互性强等特点,两年来呈井喷式发展,已成为信息发布最迅速的传播方式之一。

  作为多种传播形态的融合体,微博实现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对接,这是传统大众传媒所没有的优势。在微博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接受者和分享者。而信息从源头发出后,其传播过程可以是单线程也可以是多线程的,即信息以点对点方式传播,或引起众人关注后在短时间以点对点方式进行几何级传播,获得与传统大众传媒相同的放大效果。

  微博功能设置对信息传播优先性的影响

  目前,国内大部分微博都设置了“关注功能”、“转发功能”、“评论功能”、“回复功能”、“私信功能”等,这可以加强网民之间的交流,只要对某人设置关注,就能单方面分享对象发布的信息,同时通过评论,还可以及时与关注对象随时随地互动。

  而微博设置的标签、分组功能,则进一步将不同兴趣和个性的用户进行细分,在这个群体内,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又可得到进一步加强。

  作为一种使用门槛极低的新兴媒体,微博在传播信息时所具有的即时、简单的特性,既满足了大众对外表达的需求,也增加了其及时、多样化地获取新闻的渠道。而微博在发送信息时所具有的4A元素(anytime,anywhere,anyone,anything),也更多地成了公民社会的助推器。

  但从目前国内微博的实际使用状况来看,一些权限及功能的设置,让原生态的信息产生了各种层级,这种层级的划分也对信息传播的优先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以微博的评论功能为例,评论功能的添加,在微博信息之间划分出一个明显的层级。在评论状态下,发出的微博是主要的,其下所有的评论附属其上,评论只是二等公民,这些信息一旦发出,与创造者就没什么关系了,创造者很难再找回自己原来发布的信息,这些信息也会随着原微博作者的删除而消失。因此,评论虽然增加了用户之间的互动,但也规定了信息的层级。相对来说,发出的微博在传播过程中更具有优先性,而评论所传递的信息即使再精彩也很难引起关注,此外,通常来讲,评论被转发的几率相对微博主信息而言很低,这也使得信息本身出现问题时,不容易被及时识别,而更多的人也很难知道,这实际上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微博信息的自我纠错能力。

  再以现在流行在新浪、腾讯微博上的认证功能为例。当用户在新浪微博注册时,通常系统会自动推荐一些经过认证的微博也就是名人微博,让注册者关注,如此一来,普通用户在开始时就成为名人微博的追随者。这种用户在身份上的不平等性反映在信息的发布上就体现为:经过认证者发布的信息通常会比普通人有更多机会获得关注。与此同时,一些明星、名人发布的信息也会获得众多追随者和支持者的评论,但这种评论被传播的效率很低,也使名人在出丑的时候不那么容易被更多人知道,也算是一种保护机制。从本质上说,微博以这种形式出现时,在形式上更像BBS,或者是新闻评论。当然从总体而言,就微博的这种传播方式来说,它最大的革新之处在于改变了信息传播途径被垄断的局面,让普通人也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微博信息层级造成的传播格局

  目前国内的主要微博运营商出于商业竞争目的,为了在自己的微博上聚集足够的人气,一方面通过提供足够多样的互动方式,增加用户个人的表达欲,另一方面又通过人为设置的各种意见领袖,将日常议题的话语权和焦点集中在少数经过身份认证的用户上,在客观上起到了消解和引导大众舆论的两个不同方向的作用。

  对于大多数网络运营商来说,从商业角度考虑,为了吸引更多的微博用户,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增加微博本身的吸引力,使最广泛的网民参与到微博信息的发布中。但这也降低了信息发布的成本和门槛,导致大量冗余信息的产生。以新浪微博为例,虽然推出了“草根人气榜”,但排在第一位的是“冷笑话精选”,第二位的是“时尚爱情”,第三位的是“精彩语录”。当然,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大量的普通用户出于猎奇和娱乐心理,会选择转发那些搞笑的文字或者图片,这种大量复制信息的行为仅仅满足草根那种虚幻的参与感。而那些精英微博则很少转发别人的东西。有的草根在转发时会加上一两句评价,但是本质上还是一种娱乐态度。

  就普通用户的微博和名人微博而言,二者的关注并非对等,而是单向的。通常草根微博关注精英微博,而几乎没有精英微博关注草根微博的例子。但实际上,微博用户之间应该是一种相互关注与追随的关系,你可以主动关注别人,也可能被别人关注;你可以进行关注设置权限,即可以选择你关注哪些人,也可以选择被哪些人关注。在关注与被关注之间,信息快速流动,微博成为一个交流互助的平台:有人提问,他的关注者会进行回复。随着关注者的聚集增加,用户社交圈不断扩大。但从目前大多数微博来看,用户相互之间关系并非如此。

  当然,这种相互关系并非始终处于一种非常固定的状态,根据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的公共舆论理论,个体意见与公共意见的互为转化是个始终存在的动态过程,当越多的人关注这一事件时,事件的重要性就会渐渐浮现。在这个过程中,由网络舆论引发出的对社会公共事件的讨论,微博所传递的信息越来越显示出个人意见的重要性,由众多个人意见最后形成一种公共意见。由于在信息传播上的便捷与网状传播,在多次的突发事件、重大事件的传播与讨论中表现出了其巨大的聚合能量,这也使对涉及公众利益事件尤其是重大的突发事件的讨论,能够更多地摆脱部分意见领袖对舆论方向的引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微博的舆论环境。

  微博上的话语权并非人人平等

  文森特·莫斯说“阶级权力也影响到了当代工作场合。众多研究已经指出,大规模服务性部门已经分化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阶层。用祖波夫(1988)的话来说,训练有素的人使用信息技术来使自己的工作充满信息、丰富多彩;而更多的人不过是照管自动工作的机器而已。”对于入门简单的微博而言,用户只需简单注册就可使用。但微博作为一种在信息输出和输入比传统媒体同时具有优势的媒介,在具体使用和操作上都对用户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意见领袖式的微博而言,往往由于其本身的强大权力,导致网站在设计上也会增加更加讨好的技术支持。

  而另一方面,草根微博则体现出琐碎、情绪化的特点,再加上自身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高价值或高创意的内容便不可能产生,最后往往沦为高关注度微博的转发者和跟随者。

  因此,这样看来,微博上的用户就分成了两大类,一类是更高级的信息发布者,另一类是被动媒介影响者。就传播效果而言,一般用户的微博被展示的机会远远小于名人微博。即使有有价值的意见、有更具眼光的评论,也会被淹没在微博的信息海洋当中。微博在表面上给予了每个人平等的话语权,但事实上却将大多数用户的话语权排挤在外。
热点文章
  • 一比多网站:一比多一比多移动平台
  • 一比多咨询热线:13361975067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4088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70060 网站ICP备案号:沪ICP备07012688号 一比多(EBDoor)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8-2018 EBDoor.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