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的“移动曲线”
作者:余涛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1-12-05 11:08
深圳的老苏现在出门忘带“深圳通”也没关系,事实上他已经退掉那张储值卡了。坐地铁、便利店买东西,他只要晃晃手机就可以完成支付的动作。上个月,他在移动设在地铁站的推广摊点上换掉了手机的SIM卡,电话号码不变,但手机变成一个“钱包”。
手机深圳通的运营方对媒体宣称,深圳的部分商场、超市、电影院共计750多个门店,还有地铁站内、会展中心、交通枢纽、商业楼宇的200台自动售货机上,都可以实现刷手机购物。试想一下,如果不久的将来老苏只要带着手机出门,除了购物,缴费、转账等交易都可以轻松完成,甚至这个“手机钱包”还能和商家的推广信息结合起来获取优惠积分……这种支付生活酷毙了。
然而,这种“酷支付”方式,之前已经有过不少失败的尝试。2006年,全国范围内发放了近1万部具备NFC支付功能的诺基亚3220手机,但商业化运营未坚持下去;2008年,中国银联牵头工商银行等5家银行,在陆家嘴等上海核心商业区的商铺开展NFC手机支付试点项目,后来也因无人问津基本停掉;2009年,上海联通做了一个NFC试点,给手机做补贴,在营业厅销售,最终以发放了几百部手机告终……因此,这一回手机深圳通在推广上的表现足以让推动者们激动地迎风泪奔。
“移动支付元年”
淘宝网方面最近公开宣称,在刚刚过去的“世纪光棍节”,手机淘宝创造了单日销售额破亿的纪录,2011年上半年从移动终端那边已完成45亿元的成交金额,预计年内有望突破100亿大关。手机淘宝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手机淘宝网购人群超一半通过手机完成支付。
另据易观智库EnfoDesk《2011年Q3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季度监测》,2011年第3季度中国第三方互联网在线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5643亿,环比增长22.4%,同比增长95%;易观智库EnfoDesk《2011Q3中国网上银行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报告则显示,2011年第3季度中国网上银行市场交易额达到212.2万亿元,环比增长6.0%,同比增长43.7%.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也就是近一两年的事情。但此前,网络购物、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已经培育了基数庞大的网络支付群体。当这些从PC互联网的支付需求平移到移动互联网,必然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不少业内人士均不约而同地将2011年定为移动支付的元年。
是的,这是移动互联的时代。不论是第三方支付公司还是银行给到记者的都是肯定的观点,他们坚信再加一张网(移动互联网)、加一个终端(手机等移动终端),这块蛋糕还会越做越大。
所以,创业者也试图在移动互联的大背景下让各类支付需求继续发酵,并积极尝试各种玩法。
折中方案:移动的POS
孙陶然向记者展示一款叫做“超级盾”产品,简单地说,这款产品就像是可以连上电脑的一台迷你POS机,与在便利店看到的拉卡拉支付终端类似,用户现在不需要出门也可以通过超级盾完成支付。
“现在谈塑料卡消亡为时尚早,所以接触式支付最好!”这是孙陶然创办拉卡拉一开始便奉行至今的信条。不同的是,从便利店终端到拉卡拉的家用刷卡机,再到现在超级盾,拉卡拉也在尝试不断离用户再近一点,再近一点。从百步之遥到弹指之间的努力,孙陶然赋予超级盾很重要的使命:找电脑总比找便利店要方便吧?
这还远远不够。孙陶然透露,拉卡拉的股东之一联想投资不久前已对其再投资10亿元人民币,不论是什么形式的终端,拉卡拉要往2000万台的目标发起冲刺(目前为20万台的规模)。所以,他还有一项蓄势待发的新产品———如果找一台电脑还算难的话,那么再给你配一个更迷你的刷卡机,你随手从裤兜掏出手机接上它也能支付。找手机总比找电脑要更容易了吧?比起拉卡拉已经推出的家用刷卡机(售价399元)、超级盾(299元),接上手机的超迷你刷卡机售价将锁定在一百元左右。
在我们的采访中发现,类似于拉卡拉,第三方支付公司走近“移动支付”概念时所盯准的是可以收款的POS机———业内习惯称其背后的主人为“收单方”。
在传统的线下刷卡消费中,由各银行或者银联(银联旗下的“银联商务”)为商户提供POS机充当收单方,当用户刷卡之后经由银联(银联股份)的清算网络完成支付,与此同时,银联从商户一端收取佣金(一般为交易额的1%)再按一定的比例(一般为发卡行、银联与收单方按7:2:1分配)与发卡行、收单方分享。
现在“线下收单”对于第三方支付公司而言已经不再是什么讳莫如深的灰色业务,自今年5月26日央行发出的第一批第三方支付牌照以来“线下收单”已经名正言顺地被写入部分牌照的许可业务列表当中。所以移动支付的背景下,第三方支付公司希望给这台POS机套上“移动”的概念。
这其实应该说是美国支付新星Square带来的效应。这家由Twitter联合创始人JackDorsey创办的移动支付公司,将刷卡槽简约设计成一个体积小巧的硬件,帮助企业和个人将iPhone、Android手机或iPad一秒钟变POS收款机,从而支持信用卡交易。今年11月媒体报道了PayPal和Square日处理交易金额的消息,两者发布的结果都是每天1000万美金,不久之后Square日处理交易金额又上升到1100万美金。
无独有偶,第三方支付公司快钱支付不久前发布一款类Square的“快刷”产品。与拉卡拉主推个人用户有所不同,快钱支付作为发端于互联网的独立第三方支付公司,商户是其业务重心,快刷的目标客户亦不例外。
根据央行第三方支付牌照审核的业务明细,凡是具备银行卡收单业务许可的支付公司(支付宝、银联商务、拉卡拉、快钱支付、通联支付……)都可以涉足类Square产品的运营。
Square也开始受到新兴创业公司的追捧。深圳盒子支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韩森、北京钱方支付创始人冯炜权和李英豪、深圳市移卡科技有限公司乐刷创始人卢刚,都是准备在这一行业大干一场的创业者。
曾在万事达卡国际组织服务十余年的冯炜权摆出一组数据:中国仍存在69%的现金交易空间;在RFID射频技术领域浸淫不浅的韩森表示,目前线下POS机并非商户想安装就能安装的,其中固定成本或者维护支出甚至是中小型微型商户承受不起的;李英豪则补充说,小型微型商户如果经营场所不固定,更需要方便携带的移动POS机……
李英豪举了一个类Square产品的应用场景的例子:假设你在百货商店的一个卖鞋的柜台下单买了一双鞋子,通常需要拿着售货员开出的单子到商店收银台排长队等候付款,但如果每个百货专柜都配上一部手机加上他们的产品,就能免去你排队的宝贵时间了。传统的刷卡消费不是有单据吗?现在也有,只是你需要在手机触屏上“签名”确认,账单以电子邮件等形式发送给你。
Square的推广对象还远不止李英豪举例中的百货柜台,还有B2C电商提供货到付款服务时,快递员也只需要这一个小小的玩意加一部手机即可接受顾客银行卡付款,比起现在手持移动POS机成本下降了不少。
但不管是盒子、钱方还是乐刷,都将自己定位为移动支付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角色,他们只能跟银行、银联或者第三方支付公司等收单方推销他们的产品,因为他们并没有取得支付的牌照,不能自行运营这款产品。而且,他们面对的竞争对手不可谓不强大———东南融通、联迪、新国都、百富等POS设备生产商———其中不乏已上市的大企业。
不过,正是盒子、钱方、乐刷这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Square模式追随者,给移动支付领域添了一把不小的火。可是,如果移动支付的未来是“消灭塑料卡和现金”、“个人ID与银行账户”合二为一的话,Square只能算是一种折中方案———你还是扔不掉银行卡。
近点,近点,还能再近点吗?
真正令人激动的是谷歌的Google Wallet(谷歌钱包),简单地说,Google Wallet的目标是用智能手机取代种类繁多的银行卡,把你的智能手机变成钱包,使得手机通过NFC技术“近场”与POS机无线通信而轻松实现支付。
这种使用方式和场景与文章开头老苏的“手机深圳通”类似,当然后者的技术标准并非NFC,而是基于2.4GHz的RFID-SIM/SD卡方案。
回到老苏的亲身经历,他每一次晃晃手机的动作,背后隐藏着银联、银行、电信运营商这三个巨大的身影,还有大大小小的商户。首先,老苏更换了一张由运营商提供的新SIM卡,接着,他要去银行申请将某个账户绑定在这个手机上,但这仍不能算大功告成,因为老苏还需要将银行账户的存款划转到SIM卡“深圳通”的虚拟账户上(类似于交通卡充值)。最后,这套近场支付的技术是由银联或者运营商制定的技术标准,换言之,这两者还需要引导商户改造他们用于接受手机感应信息的POS机。
还有一个角色可别忘了,那就是手机生产商。在近场支付领域,替换SIM卡或者SD卡也只是一种过渡方案,业界已经不乏手机出厂前内置好芯片的呼吁,而HTC、三星等手机厂商也开始行动了。日前,HTC与中国银联正式签署合作协议,HTC在国内推出支持中国银联电子支付认证的移动支付手机。
在这条利益链条上,第三方支付公司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近场支付目前来看,有交易额小、需要靠量来支撑的特点。”快钱支付的员工与记者聊起对非接触式近场支付的看法时表现出一丝不屑,因为在他们看来,这门生意暂时来说投入产出比并不划算。
现如今,近场支付在中国仍是巨头纷争的战场,关于支付标准的统一和确立到目前还没有尘埃落定。一类是基于13.56MHz的非接触技术的NFC、SIM-pass终端技术方案,另一类是基于2.4GHz的RFID-SIM/SD卡方案,前者推动者为银联,后者则是中国移动,对使用哪种标准业界也是争论不休。据媒体报道,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在我国制定标准的过程中,两个频段都有涉及,即未来市面上我们将会看到两种频段的支付产品并存的局面。
另据网媒的消息,通过更换手机中的SD卡,或是在SIM卡上贴一层薄膜的方案已经被否,将不会被写入国家支付标准中,标准中直接涉及的是SIM卡方案和全终端方案。这等于说,未来我们要把手机变钱包,要么更换SIM卡,要么购买已经内置了支持移动支付芯片的手机。可以想见,在银联和中国移动两套标准并存的前提下,再加入手机生产商的站队选择,未来将会迎来一场怎样的混战?
来自北京的钱袋宝率先推出第三代支持银联技术标准的近场支付的产品———一个插在手机耳机孔的小盒子,相比较于用户更换SIM卡实现近场非接触式支付而言,钱袋宝可以说是银联的忠实拥护者。而且,在今年5月发布的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名单中,钱袋宝位列其中。
创始人孙江涛做钱袋宝的初衷便是锁定手机等移动终端作为支付载体。在钱袋宝之前研发的SIM卡贴膜、内置手机SD卡都是背靠银联这棵大树,将用户的银行账户与手机实现捆绑的支付方式。据孙江涛透露,在钱袋宝自行运营的平台上,在今年10月份单月业务量已将近10亿元,而在去年年底这个数字几乎为零。
现在,钱袋宝推出第三代产品,算是承接之前和银联、银行合作渠道的优势,涉水近场支付的一种尝试。然而,孙江涛不能回避的问题在于,这个盒子的推广渠道有了,但是如手机深圳通那样,能够接受盒子晃一晃就完成支付的商家终端到底有多少?目前这并非由钱袋宝说了算,只能看银联老大哥对商户的推广号召力。
扔掉钱包?还早着呢
进一步说,即使第三方支付公司们能从钱袋宝选择的这一切口分得不小的一杯羹,主导权仍将牢牢掌握在银联手中。那么,类似于老苏的手机深圳通这样的支付方式,真的只能由金融巨头或是运营商说了算吗?“这个很难说。”业内观察人士告诉南都创富志记者。
至少,我们不要怀疑行业的创新能力。毕竟今天越来越多用户用上了智能手机,某种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下判断,是智能手机的普及真正引爆了移动支付的市场,加速现实支付行为对塑料卡和现金的替代,因为它的多功能特征赋予了支付行业更大的想象力。
比如支付宝计划推出的手机扫拍二维码支付方案,用户只要利用手机软件扫描商品二维码,就能即时购物。这种购物方式在韩国已成为一种消费潮流,也被行业巨头Paypal所看好。虽然这是一款与标准之争毫无关系的支付产品,但在该支付方案下,仍少不了商家的配合,即把账号、商品价格等交易信息汇编成一个二维码。
你还可以连手机都不用带。上海立佰趣与合作银行联合为个人用户推出的指付通产品,只要将你的指纹和银行账号绑定,当你消费后使用手指在指付通的指纹识别终端中扫描,确认是本人后,便可轻松完成支付。难题仍在于,“合作商户”能够支持指纹支付的商户立佰趣做到多大?
在“扔掉钱包”的这场革命中,如果说通过手机也好、指纹也罢,在发出支付指令的环节上已经扫清标准之争的障碍以及解决了技术本身的难题,那么指令接收的设备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线下商户接收设备的普及很可能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烧钱运动。
知多D
Part1
给移动支付做分类
根据Mobile Electronic Transaction(移动电子业务组织)的定义,移动支付是指借助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终端和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所进行的银行转账、缴费和购物等商业交易的活动。目前,多数移动支付都是通过手机完成。
由于移动支付尚处起步阶段,目前业界对于移动支付的分类和定义不一。本期报道中我们采用“用户发起的支付指令在传输时除了借助网络和手机等移动终端之外,是否存在其他通路和介质”为标准作出如下分法:现场支付和远程支付。
远程支付,指完完全全通过互联网络完成的支付(比如通信运营商的网络,或者wifi等),例如用户只通过手机来浏览B2C购物网站或者客户端,并在下单之后通过第三方支付账户、手机银行等服务顺利完成支付的场景。
而现场支付,则是不只依靠互联网络来完成的支付,例如用户将Square连上iPhone并刷卡,银行卡信息需通过Square的读取并转换成声音信号,再经由iPhone客户端发送至互联网络实现支付的场景;再如用户使用“手机深圳通”,经过内置sim卡与地铁闸机实现信息交互完成支付进站的场景。后者的案例采用了2.4GHz的RFID-SIM/SD卡方案,在本期报道中我们将采用此方案与基于13.56MHz的非接触技术的NFC、SIM-pass终端技术方案的支付形式统称为近场支付(近距离非接触式支付技术之一),作为现场支付的分支之一。
Part2
什么是近距离非接触式支付
非接触式移动支付的便利性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在于,利用具有非接触式移动支付功能的手机设备进行支付时,只需将手机靠近信息读取设备即可完成支付。
Part3
技术之争
目前国内手机支付主流技术方案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基于13.56MHz的非接触技术的NFC、SIM-pass终端技术方案,另一类是基于2.4GHz的RFID-SIM/SD卡方案。这两种标准各有千秋,关于其优劣的口水战一直未停。
13.56MHz的NFC技术规范是国际移动支付标准,专利由诺基亚、索尼等国际巨头掌控,优点是国际上使用较多,适用于大部分现有的POS终端机。但是,其缺点也非常明显,由于信号易受金属结构影响,消费者必须更换手机和SIM卡,成本比较高,对手机外形和材质的选择余地小。目前,中国银联是这种标准的主要支持者。
另一个标准2.4GHz的RFID-SIM/SD技术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用户只需要付一张SIM卡或SD卡的成本就可以实现手机支付。但是,因为工作频点与银行、公交等主要行业的POS机不一致,需要重新铺设或者改装终端机,这需要公共和金融部门与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协调,也需要一定的工作量和成本。(来源: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