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IT业界 > 互联网世界 > 2011中国互联网在纠葛中前行

2011中国互联网在纠葛中前行

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   2011-12-29 03:29
  开放平台

  开放催生“天空法则”

  在经历了2010年“艰难的决定”后,2011年的腾讯公司CEO马化腾称自己作出了一个“一点也不艰难的决定”——从6月15日起,腾讯宣布已进入“全平台开放”,旗下包括腾讯朋友、QQ空间、微博、财付通在内的八大平台和数亿活跃用户都已向第三方合作伙伴开放。

  腾讯并不是唯一一个开放者。新浪微博、淘宝网、淘宝商城、360、百度、盛大文学、人人网、开心网……中国互联网全面进入开放时代。

  开放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也是企业竞争的现实需要——毕竟,网民需求的增多使得互联网企业仅凭一家之力难以满足,而facebook的珠玉在前,也提供了诸多成功的想象。

  虽然刚开放时,有关“真开放还是假开放”的争议不少,但各家拿出的开放成绩单,也并不难看。截至今年上半年,就有近2万个合作伙伴已经或正在排队等待接入腾讯开放平台。

  而开放更为最重要的意义,是给中国千万中小创业者提供了创业创新、实现梦想的机会。

  开放也催生出平台经济的概念,启示着新的互联网游戏规则——马化腾将其概括为“天空法则”:每个参与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维度。决定能否成功、有多大成功的把握,是自己发现需求、主动创造分享平台的能力。

  从此意义上讲,中国互联网企业能否就此建立起合作共享的理念,培育起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这或许是当下开放的更重要的意义。

  微博

  微博显示“微力量”

  “7·23动车事故”,@羊圈圈羊在现场发出第一条求助微博;@郭美美炫富,引发红十字会慈善危机;@邓飞发起免费午餐的倡议,卷起微博慈善热,微公益、微慈善方兴未艾;政务微博鹊起……

  2011年,微博全角度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可谓“微”字当道。

  国内微博用户规模已突破3亿,微博的访问时长突破2.7亿小时。微博市场格局初定,在成为门户网站标配的同时,“两强并立”的局面初显。

  不过搜狐CEO张朝阳日前表示:“已找到追赶新浪微博的办法。”这也引发了人们对市场格局能否再起变数的想象。

  虽然微博平台的盈利模式仍待探讨,但微博已逐渐成为企业营销和公关的重要平台。

  微博进行舆论监督、引发新公益模式、推动网上网下互动。微博逐渐改变了传媒生态,改变了社会交往的结构,成为官民沟通的新场域。

  当然,微博也带来了新问题,“微版权”争议泛起,搜狐微博举办“微博版权保护倡议研讨会”,发布了面对全行业的《微博版权保护倡议书》。另外,由于微博谣言不断滋生,实名制成为政策新导向。

  移动互联网

  移动卷起新浪潮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成为2011年最闪光的关键词之一。

  浏览器、邮箱、即时通讯、电商、阅读……你想到的互联网应用几乎都有了移动版。当然,你没想到的,在移动终端也多有创新,诸如签到、网易公开课、名片扫描器、条形码比价格等——移动互联网正在全面重构我们的产业格局和生活状态。

  2011年中国整个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风险投资额将突破3亿元,而2008年这一数字仅为5000万元——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信息产业中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创新最活跃的领域。

  更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网承载着中国IT业“全球创新和领先”的梦想。如今,世界上超过一半的手机终端由中国制造,全球前十大运营商里中国占两席,全世界有8亿多手机网民,中国占3.5亿——如此巨大的市场体量,如果还仅仅是跨国巨头的战场,那无疑是一种遗憾。

  据预测,2012年中国手机上网用户将超过PC终端机,这将是一个重要时刻。中国的从业者能否站上移动浪潮的最前端?能否涌现出更新的创新传奇?这有赖于每个从业者的努力。

  国产智能手机

  国产智能手机的春天?

  2011年,是国产智能手机集体发力的一年。

  一方面,是巨头的新入场:7月阿里巴巴推出了整合众多淘宝服务的阿里云手机,8月互联网老兵雷军推出小米手机,12月搭载百度易平台的戴尔手机发布,腾讯也联合HTC等打造新款。

  一方面,是老牌手机制造商的新努力:OPPO推出了自己的Android系统智能机OPPO Find;华为、中兴全面进军国内;魅族表示2012年1月1日推出全新的魅族MX手机。

  不过,繁荣并不能掩饰中国手机的尴尬格局。从2009年的魅族M8到2011年的谷果V5,再到数以万计不知名小作坊的粗制滥造,从模仿起家的中国智能手机,仍然没有逃脱出“国外出新单、国产走控制成本、高仿低价销售”的路子。

  从至关重要的软件平台看,中国没有独立系统,多是提出概念,然后花大笔钱做营销把产品投入市场,虽一时可吸引关注,但目光能停留多久,却并不乐观。

  当然,2011年还值得铭记的是一批国产中低端智能手机的出现。千元智能机时代的到来,其影响或会更加深远。

  电子商务

  电商“过山车”

  中国的电子商务在2011年上演了一幕“过山车”剧情。

  年初,电商一片繁荣,从传统行业到风投,从互联网大佬到行业新兵,纷纷杀入电商行业,广告价格一路飙涨。有清醒者提醒“当心泡沫”。话音未落,泡沫就应声而碎。领头羊均爆出不利传闻:京东被传资金链紧张,凡客上市计划推迟。“裁员”替代“扩展”,成为电商下半年的主题词。

  团购业最典型。从2010年初进入国内,到2011年8月,团购网站总数已超过了5500家。不过到10月底,超过两成网站在近一个月里已没有更新商品。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电子商务的巨大潜力。11月11日淘宝商城的一天交易额达33.6亿元,一个月后淘宝网又刷新了这一数字——12月12日成交额43.9亿元。

  当下,电商只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强,按照商务部规划,到2015年,我国网络零售额要相当于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以上。大浪淘沙之后,挤掉泡沫,或许前景更明朗。

  当然,还特别值得一说的是今年的“聚划算”的“聚蕉行动”和“聚菜行动”,彰显出另一股“团”的温暖力量。

  网络口水仗

  口水与板砖齐飞

  2010年轰动一时的“3Q大战”之后,尽管业内业外纷纷反思“野蛮生长”的弊端,但中国互联网并未就此踏上“和谐”之路。2011年这一年,口水和板砖齐飞,依然是中国互联网领域中的“独特风景”。

  当当网联合总裁李国庆鏖战“大摩女”,互动百科诉百度抄袭、垄断并提出“拆分百度”,360和金山傅盛的相互指摘,淘宝上演“十月围城”,京东、苏宁和当当拒绝一淘的抓取,UC诉腾讯不正当竞争,优酷和土豆规模巨大的互诉盗版侵权的战争……中国互联网在吵吵闹闹中走过了一年。

  互联网领域的记者,常会发现邮箱里前后脚甚至同时收到两家互联网公司发来的指责对方的邮件。这一细节,成为中国互联网独特生态的鲜明注脚。

  诚然,这背后有版权意识缺乏等中国互联网的客观不足,但也不乏水军等时隐时现的身影,恶意竞争趋势明显。

  中国互联网的从业者如何走出丛林时代,如何在规则框架下实现共赢,似乎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还是那句话:没有规则文明,难免野蛮生长。

  网站上市

  IPO“冰火两重天”

  从前程似锦到飞转直下,IPO转变之快有些让人猝不及防。

  2011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企业掀起IPO热潮,奇虎360、人人网、淘米网等7家互联网企业在美国纳斯达克或纽交所成功上市。

  而自三四月份开始,少数中国企业因涉嫌业绩造假、违规操作被美国监管机构责令退市,引发中国概念股诚信危机,中国互联网企业也由此深陷低谷。一些原本计划赴海外上市的国内互联网企业,宣布推迟IPO步伐。截至目前,迅雷、盛大文学、拉手网、凡客等几家公司,都加入了延迟IPO的行列。

  6月份至今,仅有土豆网一家实现IPO。

  2011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先是在全球资本市场上演IPO热潮,但随后又遭遇了规模空前的业绩造假质疑、诚信危机、VIE架构监管忧虑以及部分做空机构的“恶意猎杀”。

  当前,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海外市场前景仍不明朗,部分海外投资者对中国企业诚信度存在担忧。在这种形势下,国内互联网企业境外上市窗口基本关闭。2012年中国互联网公司的首要任务还是加强“内修”,提升盈利能力。

  视频网站

  视频网站“不差钱”

  2011年视频网站给大家的突出印象就是“不差钱”。从搜狐到腾讯,一个接一个花大钱购买影视剧版权,视频网站呈现“财大气粗”的形象。从上市企业每季财报看,虽然收入增加了,但投入飙升更快,让人不禁感慨这个高门槛、高投入、高回报的“三高”行业,似乎在“靠燃烧人民币取暖”。

  这一年,中国视频行业高歌猛进,除用户数量、市场规模、营业收入等指标均出现大幅增长外,视频网站还频频出击:无论是优酷推出的“台网联动”,还是搜狐的“发力”,无论是腾讯的“大剧托管”,乐视的版权格局构建,还是各家视频网站都很看好的自制影视剧,热门电视剧从“先台后网”演变为台网同时播出,互联网视频助力传统影视业产业链增值,主流地位日渐清晰。

  广电总局今年似乎也帮视频网站的忙,限娱令和限广令先后出台,对视频网站却是利好。

  市场发展的同时,是竞争的加剧。目前来看,腾讯、百度等玩家均已入场,经过几轮博弈,竞争趋于白热化,年底的优酷、土豆版权大战是一个缩影。

  “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主人公总是会有成功的结局。在此之前,也总会穿插一些曲折,以免俗套的故事乏味透顶。未来12到18个月,行业必将出现整合与淘汰,新的一页将会打开。”优酷CEO古永锵的这句话,正可作为这一段的结尾。
热点文章
  • 一比多网站:一比多一比多移动平台
  • 一比多咨询热线:13361975067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4088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70060 网站ICP备案号:沪ICP备07012688号 一比多(EBDoor)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8-2018 EBDoor.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