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IT业界 > 业界观察 > 手机社会化营销黄金三法则

手机社会化营销黄金三法则

作者:奥美社群团队   来源:动脑新闻   2013-04-12 09:37

 你是否也在睡前、起床、等待时刻习惯性的检查手机,甚至曾看过路上行走路人都会不离手的滑动手机上的Facebook或LINE?

  社会化工具不论在手机行动用户或网路PC用户上,皆列于前三排名的主要行为,可以说科技真是展延人性。

  我们可以说手机就像是社会化生态中的中央核心,除了改变了过去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模式,更延伸出不同类型的商业模式。当各大品牌业主都在虎视眈眈的关注手机衍生的商机时,待我们先从行动社会化使用行为来观看,归纳出三大法则:

  法则一:C.A.P.T.U.R.E. 提高对使用者的关联及价值

  图片来源:奥美亚太社群

  形成使用者在社会化平台产生高度的黏着行为,主要紧扣着关联度与价值两大要素。提高关联度,就是藉由塑造出分享的主体,让使用者自然而然将使用情形与过程分享于友人。塑造分享主体的方法有四个元素:情境化(Contextual)、常驻化(Always On)、区域化(Placely)与即时性(Timely),例如:在某间餐厅享用美食或是旅行地点纪录。

  而提高价值的方法则较为直观,包括实用性(Useful)、独特性(Remarkable)以及值得付出(Effortful),在功能上能让使用者得到足够回馈以及实用结果即可,例如折价卷,或是一些当下搜寻的功能。

  法则二:了解讯息传递方式与方向

  根据使用者在社会化生态中互相影响的情况下分以主动与被动以及接收与提供两个矩阵方向来做四大型态区分(如下示意)。

  图片来源:奥美社群团队

  主动接收(图左上):此类为任务需求行为,主要是在进行搜寻、查阅等行为。

  主动提供(图左下):选择互动将个人行为与讯息发布于大众,一般的脸书贴文打卡以及分享有趣图文都在此范畴。

  被动接收(图右上):偏向较模糊的结果,此类行为不会提供讯息,例如在阅读文章或无目的性的随意浏览。

  被动提供(图右下):进行浏览或完成游戏等行为后所留下的记录,该类为最被广泛运用的行为。

  将行动社会化使用行为归类并交替运用,我们即可从中思索如何充分的与使用者互动,并且与过程中创造出极大的社群价值。

  法则三:寻找最佳时刻和动机

  根据全球行动上网数据分析一整天的社群行为停驻点,除了排解「等待」的空档以及晚上睡前的休闲时间为行动社群的主要使用时间外,早上起床时也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高点(如下表)。

  资料来源:ABI Research Survey, June 2012

  仔细研究使用者的使用经验之后,寻找出最适使用时机配合功能释出。只有充分了解市场的社会化平台,才能够贴近使用者,让人们乐于去使用。

热点文章
  • 一比多网站:一比多一比多移动平台
  • 一比多咨询热线:13361975067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4088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70060 网站ICP备案号:沪ICP备07012688号 一比多(EBDoor)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8-2018 EBDoor.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