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春夏之交,注定会成为中国青年一代集体追忆青春的时间节点,先是4.26赵薇毕业之作《致青春》,后有5.16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从导演、编剧、演员到发行、宣传、排片,两者可谓不相上下。
但是,如下两点原因必定会对《中国合伙人》票房产生不利影响,也可能最终决定票房不如《致青春》那般漂亮。为佐证观点,记录下两组数据,截止5月16日,《致青春》累计票房6.55亿,《中国合伙人》首日票房破3千万。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仅就电影的市场表现,如票房、排片、观影人次等进行分析和预测,并不涉及电影质量的好坏,顺便说句,个人喜欢《中国合伙人》。
原因之一:成也题材,败也题材
早在《中国合伙人》全国点映时,业内一片好评,其中一个声音值得注意——《中国合伙人》涵盖了青春的所有关键词,爱情、友情、梦想、奋斗,而《致青春》更像青春爱情片。比如网友@泡芙小姐_丫小米:看〈中国合伙人〉,哭了…又笑了…真心觉得应该取代〈致青春〉。这才是完整又励志的青春。梦想,奋斗,友情,爱情。
分析:事实上,《合伙人》题材是完整的“面”,涉及青年时代的种种,陈导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说,电影想表达的是“青年命运与大时代”;而《致青春》题材只截取青年时代的一个“点”——爱情,却是最闪亮和多数人记忆最深刻的。问题不在于“面”和“点”哪个好,而在于哪种题材更能吸引人去观影?
曾发文《致青春:一场引爆社交网络的周密策划》深度分析其成功之处的@黑马良驹 也直白的表达过此观点:
#中国合伙人#我预测中国合伙人的票房肯定超不过致青春。你想想,你跟你女朋友去电影院,看什么电影谁说了算呀,肯定是你女朋友。而你女朋友会对创业感兴趣吗?她会希望你去创业吗?看电影不是去听讲座,就是图个乐,不会因为现在创业热,创业的电影就会火。
原因之二:社会化营销——未制造流行引爆点
两部类型片都做了大量线上线下行销,仅以线上官方微博为例,在20天上映空挡因素可以忽略不计的前提下,《致青春》官方微博运营1年多,发博2千多条,几乎涵盖电影从无到有的全过程,粉丝18万,平均转发过百;《合伙人》官方微博首条博文发于今年1月5日,前期大量内容与影片无直接关系,发博8百多条,粉丝1.2万,平均转发20。
分析:一个观察到的细节——《中国合伙人》中邓超所饰演的孟晓俊,其原型@徐小平是个非常受青年人喜欢的老师,而且对电影报有很大热情,其个人微博从5月16日就不断发布与《中国合伙人》相关的评论,但直至5月18日也未见电影官方微博与其互动。@俞敏洪 @王强两位原型大V账号也未互动。
美国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引爆点》一书中,提到制造流行的三大法则,在个别人物法则里,“联系员”“推销员”“内行”三个角色至关重要。很难想象,在@徐小平这个关键“联系员”身份上,互动竟然缺失,其他行销环节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