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络营销2.0 > 其他 > 互联网金融:无信不立

互联网金融:无信不立

作者:叶文添  来源:中国经营报   2013-07-09 11:54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如果说以前,对中小企业而言,网络贷款只是一个新鲜名词,但如今它已经悄然渗透到社会金融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以不可阻挡之势变革着中小企业们传统的融资方式。

  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中小企业主可以足不出户地完成贷款申请的各项步骤。如今在国内的网络贷款B2C和C2C这两种模式,各有特点。

  通常来说,B2C的B一般指银行,有些大型网站也提供贷款公司的产品,这种模式早在三四年前就已经兴起,近日则大行其道,商业活动中处处有它的影子。不过,B2C贷款虽然都依托网络贷款平台完成贷前工作,但大部分依然还需要申请人去银行线下办理,而且通常还有地域限制,覆盖面上仍不够宽广。

  另一种则是C2C模式,即P2P模式,也是个人对个人借款的意思。与B2C相比,这种模式往往拥有更大的自由度,申请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还款能力和信用状况来制定,也能自主地决定期限和利率等,同时乙方也能自由地选择放款对象。在通常状况下,会有多个出借人作为一个借款人的债权方,不受任何地域限制,也能完全依托网络平台完成。

  目前苏宁电器、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电商借助自己的客户资源和交易平台,都已布局小额贷款领域,涉水金融平台业务,而对个人服务的网络贷款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涌现,如拍拍贷、人人贷、宜信网等,如今,我国各种类型的网贷平台已超过2000家。

  早在2007年,阿里巴巴就先人一步与工商银行推出了网商融资新产品“易融通”,开始在浙江地区试运营,阿里巴巴提供贷前准入筛选、贷中信用监控和贷后风险管控等全流程技术支持。

  只是,这种贷款是有条件的。比如,阿里巴巴就规定了申请贷款的企业不能有不良记录,诚信档案有一定的年限等,与之前在银行申请贷款不同的是,这些通过阿里巴巴申请贷款的企业们完全无需任何抵押和相关机构担保,仅依靠网络信用对申请者进行判断即可,阿里巴巴也将提供全流程的风险管理技术。

  这几乎改变了阿里巴巴上中小企业的传统融资模式。到去年底,至少有超过20万家的小微企业使用过阿里小微信贷,电商客户每年使用的订单贷款在30次左右,76%的客户申请的贷款金额普遍在50万元以内。

  经过几年的试水,阿里巴巴已不满足于小额贷款业务,支付宝这块肥肉成为了马云金融战略中的另一个重点。近日支付宝开始推出“余额宝”,用户在支付宝网站内可以直接购买货币基金等理财产品。

  网络贷款前景虽好,中小企业在贷款时仍需谨慎,要视自己实力而定,否则无法按时还款后,将面临巨大的信用危机。

  比如,阿里巴巴从2009年开始,便在其网站上公布网络贷款的非诚信企业的黑名单,而进入这个名单中的企业和个人也将被国内所有银行列入各自的黑名单中,无法再次申请贷款。另外进入黑名单的企业在阿里巴巴的所有推广信息将被消除,账号也将被关闭,同时此违约企业的信息也可能被群发给其合作伙伴,提醒与违约企业合作的企业们注意风险。

  银行们和网商的全面封杀,这对于一些原本就很脆弱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是宣判了死刑。因此,网络贷款对中小企业而言,并非没有成本,且一旦违约,往往面临着远大于传统贷款的惩处。

  相对银行和大型网络平台在网络贷款申请资格和信用记录上的严格限制,一些新兴的网络贷款平台和公司的门槛就低得多。而中小企业们往往要以付出更高的利率为代价。

  一般而言,网商和银行的网络贷款年利率普遍在10%左右,而一些新兴网络平台的年利率有的已超过30%,但这仍然吸引了很多在贷款上处处碰壁,对资金需求饥渴的中小企业主。

  不过,他们往往忽视了一个问题:在如今很多制造业利润都普遍偏低的情况下,他们以何还债?

  这种高利率或引发了连锁反应。 一些还不上款的企业被破产清算,资产被法院拍卖还债,还有一些已经资不抵债的企业主则选择了跑路,而那些借款人则不得不面对着血本无收的惨烈情况,一些贷款平台也因此倒闭,比如曾盛极一时的哈哈贷就因运营资金和信用问题而一度关闭。

  显而易见的是,如今网络贷款来势汹涌,在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新机会的同时,也深藏风险,有诸多问题待解。

  与国外严格完善的信用制度相比,我国的很多P2P模式的网站无法完全掌握借款人的商业计划和资金使用情况,因此缺乏防范风险的有效手段。而传统的民间借贷多发生在亲朋好友之间,至少有担保人和抵押物的束缚,网络贷款在这方面则相对缺失。

  当然,这些不能成为否定网络贷款模式的理由。因为这已成为一种无法抗拒的趋势,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势而为。

  网络贷款风险的存在,也是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缺失的一种体现。如今,在网络贷款的监管上,我国仍处于空白状态,须尽快完善相关监管政策,让网络贷款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得力工具。

热点文章
  • 一比多网站:一比多一比多移动平台
  • 一比多咨询热线:13361975067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4088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70060 网站ICP备案号:沪ICP备07012688号 一比多(EBDoor)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8-2018 EBDoor.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