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案例实务 > 新案例 > 比亚迪:电动化和电子化

比亚迪:电动化和电子化

作者:胡玮炜 来源:商业价值    2013-07-10 04:35

当传统汽车行业的制造商们还在强调电容屏还不太能满足“车载”级别时,比亚迪思锐已经配备了10.2寸高清电容触摸屏。虽然外界认为比亚迪速锐的遥控驾驶车钥匙只是一个噱头,但是谁也没有真正去关注过这背后隐藏的第十五事业部。10年的汽车电子经历和对汽车未来科技技术的深厚储备,让第十五事业部成为比亚迪一张不可忽视的“底牌”。

  比亚迪以电池技术起家,并代工电子消费品,曾经给诺基亚、HTC等手机公司做电池、外壳和各种电子集成品。它比传统汽车企业更早嗅到了汽车智能化的方向,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内部一直强调未来汽车的两大方向:电动化和电子化。
  比亚迪进入汽车行业10年,也是中国汽车行业受争议最多的公司,始终没有完全融入到传统汽车公司的语言体系中。比亚迪更多时候是用IT思维做事情,埋头工程技术,加快产业节奏,想要用技术参数来定义一个产品,显得有些乏味。
  经历了2008、2009年的疯狂增长在2010年遭遇危机,到了2012年底比亚迪触底。这种反弹体现在数据上是,5月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了26.5%,其中速锐销量近万辆,而B级车思锐突破了千辆,似乎看到一点触底反弹的趋势。
  比亚迪近两年上市的车型都在电子装备上非常丰富,很多只有豪华车才有的配置,在S6、速锐和思锐上出现了。比如思锐不仅配备了10.2寸的电容触摸屏,还有12.1寸的全液晶数字仪表盘,HUD夜视系统,主座驾、方向盘和后视镜位置记忆等。
  这些出现在最新汽车产品里的电子装备大部分出自比亚迪汽车十五事业部,同时也调动了比亚迪已有做IT消费电子产品的资源,其中包括做液晶显示器的第四事业部、做手机设计的第五事业部、做半导体的第六事业部和做LED和摄像头的第七事业部。
  被迫垂直化
  比亚迪十五事业部隶属于汽车产业群,成立于2003年8月,即比亚迪进入汽车行业同一年,汽车电子总工程师罗如忠是当时的创始人。到目前为止,这个事业部已经发展为包括研发制造一共拥有员工1.2万余人的规模,其中参与研发测试的工程师有将近2000人。最初只是比亚迪汽车产业垂直化的一环,而现在成了比亚迪汽车区别于国内本土汽车品牌最大的亮点。
  比亚迪汽车在产业链上依然做得非常垂直化,大到模具、变速箱,小到车灯、倒车摄像头都是自给自足。对此,比亚迪十五事业部总经理邹财松这样解释:比亚迪最初做汽车的时候,很多零部件公司都拒绝给新生的比亚迪供货,或者要价很高,因为没有规模效应,这些零部件公司十分不看好这家后进入汽车行业的民营企业。
  比如比亚迪汽车的CAN总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开发了协议,因为最初供应商给出了3000万的报价,并且给出一个很长的周期,对比亚迪汽车也不是非常重视。
  这个过程也让比亚迪汽车对汽车电子的理解更深入一步,比如现在可以给比亚迪车载屏幕开放更多的权限控制汽车内部电器。有跟汽车合作的互联网公司高管表示,比亚迪汽车是国内少数真正理解汽车互联的汽车公司,但是它自己做了大部分的事情,甚至包括软件。
  比亚迪汽车最初可能是不得不做产业垂直化,最终也认为汽车公司发展初期必须垂直化,因为这是一个“知其所以然”,做到Know-How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汽车产业原有的节奏和周期,争取到后来者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王传福说比亚迪做一辆Tesla就是分分钟事情的原因。”比亚迪十五事业部总监谢平生告诉《商业价值》,“从纯技术角度说,王传福的意思应该是基于对比亚迪垂直化研发生产的自信,当然市场上的认可那是另外一回事儿。”
  事实上,近期比亚迪已经买了Tesla准备研究一番,比亚迪十五事业部总经理邹财松对Tesla的研究比大部分汽车行业的人要深入很多,他表示:“对于Tesla我们非常敬重。”邹财松认为,对于比亚迪而言,和Tesla一样脑海里不存在太多的已有经验,老汽车公司可能会因为过度担心可靠性,或者利益捆绑而不敢行动。
  “对于我们而言,敢做、先做很重要,对于技术方面的思想比较开放,也敢于尝试,也有很多失败的测试没有通过,但是我们会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做他们所需要的应用和产品。我们思维发散,也许是无知才无畏。”
  此前,外界提到比亚迪的工程师文化和注重技术都是抽象概念,但是邹财松让这种抽象变得非常具体。他们只要聊到技术眼睛里就会闪现光芒,朴实勤奋认真。对比亚迪汽车的电子技术如数家珍,对各种技术参数原理和突破的过程都很有激情。
  集成创新
  比亚迪第十五事业部在微博上有一个账号叫“汽车电子前沿”,从总工程师到总经理都是相当活跃的微博用户。罗如忠在微博上记录:“严格说,除了与车辆的技术匹配外,夜视系统属于IT范畴,思锐上的夜视系统能这么快开发出来,也是因为我们前期有一定的IT领域技术积累。不过,在开发过程中我们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像摄像头、控制器(传感器)总成与红外线的匹配问题。”
  此外,他还表示:“夜视系统是少数高端豪华车的配置,大多数带夜视系统的车,都是将影像呈现在中控屏上,驾驶者需要扭头看,而思锐选择在HUD抬头显示屏上成像,车主在夜间行车时就能很方便地看清前方道路,这绝对是国产车的一大颠覆。”
  在比亚迪的思维里,只有垂直整合集成创新才能让汽车电子技术进步的更快。
  比如用钥匙遥控汽车?这是敢想敢做还是没有常识?这样的方案也许很难会在传统的汽车公司里通过,因为它带着一些天真和激情。但这很好地引发了消费者好奇心,在这点上也有足够多传播营销的文章可做。
  如果拿到速锐的遥控钥匙,会惊讶它的“可爱和科技感”,这就是可以遥控汽车自动驾驶的那把钥匙,这正出自比亚迪汽车十五事业部。最初的概念是,最近5年汽车保有量增长非常大,停车拥堵问题越来越集中,停车越来越难,站在用户角度看,产品该怎么做?邹财松回忆当时头脑风暴过程中有人提出:如果汽车能像玩具汽车一样遥控驾驶该多好。
  邹财松说:“敢想这个有一个很大的前提,大概八九不离十,我们对车的理解,要控制,对各个零部件要掌握。”这个“大玩具”涉及到8~10个模块,10个系统,智能钥匙成套的控制。车身控制模块,发动机控制,因为要启动车,要熄火,自动变速箱、AMT、DCT、控制变速箱、转向……当时内部讨论,觉得有可能性,就立项做了。邹财松一直强调:“用户体验是技术创新的第一推动力。”
  比亚迪2011年上市的S6仪表板由两块液晶屏组成,和电脑手机一样可以选择界面和图标,而随后的产品车载屏幕越来越大。邹财松认为,车载屏幕越来越大将会是一个趋势,未来比亚迪汽车搭载一个像Tesla一样17寸的屏幕也不是不可能。
  传统汽车公司表示能够满足车载级别的电容屏幕成本太高时,比亚迪汽车通过自己做液晶屏的第四事业部为汽车屏幕做了各种设想和模版。邹财松解释,电容屏经过测试是能够达到基本的车载级别,只是成本相对比较高,当然也会寻求更多的解决方案,但是越来越大的屏幕和触摸交互方式肯定是目前的一个趋势。
  此外,比亚迪车载系统用的仍然是Windows CE,UI设计由比亚迪自己完成,这也是问题所在,一个技术型的公司在UI设计上还是离感性美有一定距离,而且选择太多对用户并不是最好的结果。邹财松也表示,关于操作系统,目前已经研究了安卓,黑莓的QNX,和微软的Windows8,在未来会有一个升级。同样,比亚迪的云服务,和语音交互系统,Mirrorlink产品已经都整合在比亚迪汽车里面,基本上目前技术比较成熟的交互方式都有了。
  现在,比亚迪汽车从3个板块发力,车载电子、车身电子和安全电子,包括汽车娱乐系统、车身控制模块、以及智能钥匙、安全气囊、图像技术。内部工作方法是分三步走,从技术到产品,最终成为商品。
  在比亚迪能够看到做了非常多的成功研发,各种车内电子功能做到非常全面,但是能够真正打动消费者,被人们牢牢记住的确不多。这背后可能需要进一步梳理和改进,当然对于邹财松而言,这10年是从无到有一步步摸索的过程,有差距但是也相当于此前老牌汽车企业走的30年。
  邹财松认为,汽车电子也许很难是一个汽车企业实现弯道超车的手段,但是在这一轮汽车互联和汽车交互的科技浪潮中,对所有人的机会是平等的,而比亚迪拥有在这个领域弯道超车的机会。
  关于未来
  关于未来,邹财松认为最重要的汽车电子技术会集中在基于互联网的汽车互联应用,图像类的主被动安全技术,和自动驾驶。开车对多数人来说越来越是一种劳动,劳动都会用机器替代。但是汽车应用门槛非常高,容错率要求很低,航空级别的安全性不能出事故。
  目前十五事业部内部产值预估50亿,对外可以达到80亿。未来不排除比亚迪会把这个部剥离出来,或者开放供应体系引入更多竞争的可能性,这和比亚迪企业发展的阶段密切相关。
  “每个领域打开一扇门都很庞大,我们要保持敏感。技术是若干个细节的组合,先一个个掌握,积累素材到一定的程度才有一个慢慢清晰的未来。”邹财松说,“最重要的是想用户需要什么,继而再努力实现用户体验和纯粹技术上的突破。”这应该也是比亚迪汽车的未来。
  • 一比多网站:一比多一比多移动平台
  • 一比多咨询热线:13361975067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4088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70060 网站ICP备案号:沪ICP备07012688号 一比多(EBDoor)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8-2018 EBDoor.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