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风险投资当收入
作者:姚亚平
来源:妖言惑众
2006-10-11 12:58
“我们有三种盈利模式,一是广告,二是会员费,三是风险投资…”有朋友谈起创业计划,信心爆棚地谈起未来的商业模式,搞得大家哭笑不得。
“风险投资的钱是最好赚的钱。”出席互联网大会的厦门书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运营副总裁符德坤用略带讥讽的语气说,“据我所了解,目前最好赚的钱,并不是交给客户的产品,并不是产品的价值,而是风险投资的钱。我没看到哪个公司盈利,但是凡是能拿到风险投资以后,都成为了亿万富翁。”
在这种浮躁且狂热的“圈钱”思路引导下,“最近风险投资都喜欢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呢?” 这是IT圈或市场圈创业者的热门话题。眼下众多创业者依着投资人的口味来做项目,而非为企业做创业,更不是为用户来做企业。
红杉中国基金合伙人张帆的一个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国外MySpace也好,YouTube也好,其创始人都是因为对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本身的兴趣和热爱才开始创业的,后来的流量以及随之而来的风险投资和商业模式都是结果而不是原因。相比之下,中国的创业者往往普遍更加急功近利,他们更多的是先有一个概念,从第一天起就指望靠一个概念去忽悠风险投资,因此你听到的第一句话往往不是我要做的事情是什么,而是我要做中国的这个那个。
把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收入,其实并不是商人的悲哀,如果抛开商业道德、可以欠钱不还,甚至不为股东负责的话,把风险投资作为一种赚钱方式确实可以算作投机的赚钱方式;但如果要做大道之商、要经营基业长青的企业,或者至少要真正创把业的人,把眼光放在产品上是个起码的起点。
其实做企业,并不是要去迎合投资者,而是要让自己的基业长青。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有可能陪你走过最愉快一段时光,因为他们要锦上添花,但绝不会雪中送炭,最终能够完成基业长青的只有企业家自己。
面对发展,创业企业面临“两难”。—方面,企业要进—步发展壮大,面临着资金瓶颈,中国金融市场本身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另一方面,还将面对着产品创新不足、管理能力跟不上、专业人才缺乏等困难。第一个难题光靠企业本身也许无法解决,需要吸引新的投资者,但假设有了钱的企业仍无法解决第二个难题,那么金融投资者将不会对其感兴趣;而创业者叫苦曰:没有投资我如何做好产品。这个“蛋鸡死循环”要打破的可能性就是企业的自身资质足以吸引投资者,换句话说就是投资者会看中企业在资金注入后的成长潜力意即投资者应为用户而产品、为体验而服务。
Google专注于自己革命性的搜索产品、专注于为用户提供使用价值和更新的互联网体验,其技术创新、概念创新、不作恶无不基于用户而非投资者,即使最终在纳斯达克上市,其“荷兰式竞价模式”亦体现着创新者对资本市场的超强议价能力。
依靠送上门的风险投资,再好也只不过是一个跑起来的“拐棍”,但不能用它来做“假肢”。如果当年李彦宏、丁磊、张朝阳们如果刚把公司拉起来就以风险投资为收入,那么,恐惧怕今天站在互联风潮头就不是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