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同样的道理,基金产品若不能为投资者服务,反而增添其负担,不如不推。
基于证券保证金市场的场内货币基金面世大半年来,绝大多数产品都遭遇了投资者赎回失败的投诉,原本希望高效率利用资金,却引来了不少烦恼。
从出发点来看,基金公司是善意的。数据显示,2012年,保证金市场有6000亿元资金沉淀,只能享受0.35%的活期存款利率,与此相比,货币基金的收益更高,且门槛更低,最少1元就能申购,远低于银行理财、券商保证金理财产品及国债回购。
按理说,这将是个双方共赢的产品,投资者享受了非交易时间的收益,基金公司做大了规模。
但问题是,基金公司可能忽视了一点,这部分客户在收益性的基础上,最大的需求是流动性,收益性是锦上添花,流动性才是前提,丧失了随时买入股票的机会,满意度可能就是零。
客户都是“记仇”的,好比有10件事情,前面9件事情你做对了,会得到一声赞扬,但只要有一件事做错了,前面的功劳统统抵消。
近来,基金公司都在积极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并且已有公司尝到甜头,基金规模迅速上升,何解?就是契合了客户的需求,盘活了沉睡于支付宝的资金。
场内货币市场基金盘活的也是沉淀资金,为何一个客户逐渐流失,差评不断,一个却蒸蒸日上,成为业内学习的典范?互联网公司说,要殚精竭虑地提高用户体验,这就是两者最大的差别。
如果基金公司在设计环节就已经预想到问题所在,为何还要推此类产品?如果已经设置好解决之道,为何任其放任成为一纸空文。的确,有些问题需要监管机构、服务机构配合,但基金公司自问,有没有带着一股子要把问题解决的劲头,这才是殚精竭虑为客户服务的精神。
基金公司的客户只有一个,就是基民,提高基民的满意度,增强用户体验,这就是基金行业需要向互联网行业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