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世魔王周鸿祎
作者:朱威廉
来源:
2007-02-27 04:11
我与周鸿祎第一次面对面是几年前在北京3721的总部。我代表我的公司商谈企业实名业务,起先是一名市场总监与我谈判,后来周鸿祎直接参与了进来。此人言行干练,思维极其敏捷,藏在一副薄薄镜片后面的眼睛闪闪生辉。我们在3721的一间很大的会议室中,没费多少时间就把事情谈清楚了。
当年周鸿祎还没有现在的成就,可话语之间已经显露出其王者风范。我跟随行的同事说,此人今后必将翻江倒海。
中国的经济,过去二十几年是盛世。而盛世下的互联网行业,过去这十年处于乱世阶段。乱世往往出英豪。所谓英豪,我认为应该具有两个特征。其一,有英明神武的眼光,摸得准市场发展的趋势,看得见创新应用的方向;其二,为人要有雄豪的霸气,有勇有谋、敢做敢当。
丁磊、沈南鹏都有好眼光,网游行业的领军人物陈天桥、后起之秀史玉柱都以霸气闻名。周鸿祎既有眼光也有霸气。时势造英雄,有了这些人,中国互联网才变得生动精彩,好戏连台。
周鸿祎这个人很有意思,他很像《亮剑》中的李云龙,一方面很亲切,粗线条,没有距离感,另一方面,赔本的买卖他从来不做。他对市场格局、商业模式有他自己细致的想法,独特的做法。他的观点、执行力很露骨,很霸道,甚至有些时候很流氓,但却卓有成效。很多人恨他,很多人盼着他牺牲倒下,但却奈何他不得。
在中国互联网,周鸿祎代表了一类:中国本地互联网行业的拿来主义和实用主义,洋溢着创业者生存万岁的豪情,也带着强烈的不甘与现实妥协的痕迹。
以3721为例,是不是并购给雅虎才是最佳的选择?是不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就?当然,历史不可逆转,昔日无法再现。作为一名创业者,离开自己一手创立的企业肯定是最痛苦的决定,这种心痛纵使有一亿美金也难以弥补。
以流氓软件为例,它原非今天这般毒性猛烈,本是帮助中小互联网企业创业生存的产物。周鸿祎推动了插件软件,千千万万个类似的软件因此在网络上横行。可能最早发现这种产品需求的人并不是周鸿祎,但因为他,3721成名,做活了渠道。企业得名,创业者得利,顾客得到了想要的。这起初是一门好生意。
后来事件发展成为插件越插越流氓,好比某个流浪汉,一开始只是向你讨口水喝,接着是强行索取,再接下来索性赖在你家里不走了,甚至发展到要把主人赶出去。行业没有及时地做出规范,信息技术的发展走到了立法的前面。喜欢一拥而上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特色,把一件本来还不错的事情迅速做烂也是很多创业者的专长。“不肖子孙”们把共享软件变成了流氓软件,或者是共享还是流氓很多人都搞不清楚了。周鸿祎无法改变这个趋势,从此就背上了“流氓软件之父”的大黑锅。
显然,一个人再浑,都是不愿意承担如此道德上的重负的。互联网一贯有流氓作风,但类型各异,流氓作风可以起始于实用主义,但应该终结于行业规范。就像周鸿祎不断强调的那样:“共享软件和流氓软件应该区别对待,别打击了小流氓,却任由大流氓来制定所谓的标准”。
当然,是小流氓还是大流氓在不耍流氓前用户无法分辨,一旦耍起流氓来也没有什么大小之分。就拿我自己来说,已经神经质到每当看到电脑上多出一个莫名其妙的插件便会污言秽语、哭天喊地。
周鸿祎无力完全关上潘多拉魔盒,但至少在努力消除不良的影响,通过配制“解毒剂”,试图为软件插件规划一个名正言顺的发展模式,也算是洗涤自我、解放大众,尚有下山姿态。倒是那些将插件越耍越流氓的利益集团,真该千刀万剐。
英雄不问出处,古来强者大多喜好占山为王。创业者带有霸气、匪气、流氓气,都不奇怪,他们也可以堂堂正正做事——人总是在变化发展,K姐都想着哪天赚够钱了开个小服装店,为物质文明服务。这个社会还有什么不能接纳的。
与其创造的产品相比,周鸿祎职业道路的转型更能体现出中国人灵活的可塑性。过去的少年大学生、创业者、雅虎总裁,到现在的天使投资人,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周鸿祎的转型之路十分圆滑,自然而然地成为互联网资本、项目对接的桥梁。七十二变,魔力非同一般。
这样的历史时期很难得,这样的创业机遇很难得——周鸿祎善于把握天时、占据地利,其人在互联网的活跃恐怕超出了很多人对他的预计,就像中国互联网会让世界吃惊一样。
周鸿祎一直在“混”,浪迹于江湖,相望于创业;周鸿祎也在“变”,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适应外界的变化。
周鸿祎时时刻刻没有忘记秀自己的价值,那些夹杂着狡黠的技巧,那些看似直来直去,带着刻薄但又不失幽默的话语,那些喧嚣的口水战,那些为人所知、不为人所知的恩恩怨怨,都给产业留下了浓烈的个人气息。女人的泼辣和男人的大度,商人的精明和莽夫的勇猛,不合逻辑的在这个人身上交叠重合,难舍难分。
中国互联网给周鸿祎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历史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不但有底气与国际互联网公司叫阵,也敢于和国内大腕CNNIC过招。平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