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升东:我是如何从红杉融资的
“真实地描述自己的客观状况,真实地描述自己的竞争对手,千万千万不要想着套VC的钱去做其它的事情,只要你有这想法,就很难与VC结缘了。”这是我觉得和VC打交道的核心要义。
51.com和红杉资本签订投资意向是在2005年2月,距离与红杉的第一次接触不到2个月时间,距离51.COM的推出(2005年8月18日)也不到半年。期间双方沟通顺畅,没什么轰轰烈烈的故事。事后回想起来,也还是可以总结些与VC成功合作的经验,与各位同业共勉:
练好内功
与红杉接触之前,我们对风险投资并不是特别急迫,因为有以前创业积累的上千万资金,足以保证公司创业初期的发展。因为有基础资金保障,所以我们能够在产品完善、企业运作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我认为这也是红杉看重我们的一个原因。
我们首先打造了一个能让红杉中国一眼就看得懂的商业模式,这是红杉能快速决定投资于我们的重要原因。51.com与全球最大的同类网站MySpace很相似。MySpace目前在Alexa全球排名中稳居前十位,2005年默多克旗下的新闻集团以5.8亿美元将MySpace收归麾下,因此红杉很看好我们的模式前景。
其次,我们拥有一支精干的管理团队,团队中有分别来自摩托罗拉、盛大、中科院、华为、新浪、搜狐等知名企业的精英,很多都是非常有经验的业内人士。我自己98年就进入网络业,成功的个人网站站长,浸淫互联网五六年,切身体验了互联网业的盛衰成败,而且有成功创业经历,在战略判断上没有什么大问题;首席运营官王兴华, 1991年中科大毕业,15年IT企业运营经验,能准确把握行业的发展趋势;执行总裁杨冰是“海归”,曾效力于三九集团、摩托罗拉,担任过高层,综合管理能力很强。在人员招聘上我们实施推荐奖励政策:“凡是给51.com推荐人才被聘用的,万元重谢”,并将其印在我的名片上,吸引了不少真正的人才加盟。
而且我们的团队执行力也很强。我于2005年3月,耗资98万购得域名51.com, 8月18日正式推出,12月29日就已经跃入世界权威媒体调查机构ALEXA全球网站500强,每天固定在线的人数超过了20万,网站流量、内容更新速度和注册用户等一些指标数据的上升速度都在业内排名领先。目前,网站每天的日记和照片上传量达到120万页。我们这样的团队赢得了红杉对我们的信任。
2005年12月份,我们开始考虑吸引风险投资的事情,也才开始写商业计划书。由于上海风险投资比较密集,平时与风险投资机构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和交流,这为我们后来与红杉的接触起到了较好的铺垫作用。
结缘红杉
2005年12月中旬,我应邀参加清科创投在上海四季酒店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创业投资年度论坛”,当时有100多家风投机构参加,我们参会的目的并非完全为了寻找风投,主要是想看看我们这个项目、我们这个团队是否能引起风投的注意,好为以后的融资做准备。
我和我们的首席运营官王兴华带着一摞商业计划书,我们计划书一共只有9页,封面直接简明扼要写了我们的“定位”,告诉别人我们要做什么。 VC们一般都很忙,而且不同的VC对不同的市场感兴趣,比如红杉就对社区比较感兴趣,其他的就不一定看好。我们直接写明我们要做的事情,可以帮他们节省很多时间。
我们当时就是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做一件事,但是定位很准,而且很专注。我们强调51.com是一个服务青少年的社交网络,主要针对20岁到30岁之间的人群。我们有非常清晰的定位,有执行力很强的团队,在事实数据基础上订立自己的发展计划,这些都是红杉很欣赏的特质。我们当时就已经有四五十人,规模已经不小了,而有些企业还没开始做,口气就很大,给风投的感觉就是有点浮夸。
和其它与会者不同的是,我们充分利用了可以展示自己的机会,将自己的商业计划书往VC们的桌子上放,特别是前两排最知名公司的VC。整个会议上午就只有我们一家公司往VC们的桌子上放计划书,到了下午,很多公司效仿,但我们的领先效应已经出现了。当时,我们注意到红杉的张帆将计划书翻了5页,我们想:“有戏了!”。
相恋订婚
那次会议后,红杉并不是第一家和我们谈合作的,会议当天下午,就有两家投资公司找我们谈。红杉的沈南鹏是第二天给我发的消息,表示对我们有兴趣,希望能够沟通交流,随后我们就开始了密集的磋商。
为什么选择红杉?
我们为什么最终选择了红杉,而不是其他风投呢?
首先,要优先考虑国内有自主决定权的VC。很多风投,特别是总部在国外,但凡事情的沟通都需要与海外总部请示的风投,决策程序比较长,效率就会打折扣,也会给以后的合作带来影响。但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就是有独立自主权的。他们的决策程序非常快,谈的也比较主动,很快就开始考察,随后可以很快做决定。我欣赏这种方式,对我们来说,时间就是成本。
其次,要选择一个与自己行业领域相符合的风投,如果其合伙人有企业管理经验的那最好。因为他们会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广泛的人脉关系,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