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中小企业信息化道路如何走?
前言:
作为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位置是毋庸质疑的。随着近年来国家政府部门为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做的一系列工作,比如在前几年起就发起声势浩大的"企业上网"、"金"字等信息化工程,期间一些大的信息化服务公司也以极大的激情积极参与到这些信息化工程中去,全面响应国家的号召。但是,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渐进的工作,而现实却没有象人们意料到的那样乐观,我们可以看到企业信息化呈现出"先热后冷"的局面,出现前期热情澎湃,中间疲惫不堪,后期不了了之"的状态,而投入到其中的信息化服务公司也是改行的改行,关门的关门,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目前据相关统计资料,中国整个重点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发达国家整体的信息化水平相比差之千里。而在国内资金、技术和人才都相对不足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程度更令人堪忧。 信息化服务公司在推广企业信息化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他们必须为企业提供满意的信息化服务;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获得经济效益,做到持续经营。 众所周知,企业信息化在国内的开展没有几年的时间,是一件新事物,企业对于信息化的认可是发展普及的关键,其中更需要逐步认可的时间。而这个时间显得过于残酷,大部分信息化服务公司在期间已经不再存在了,而仅有一小部分却在生存和发展。比如一直以推进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为己任的中国企业网(www.ce.net.cn)。他为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做了大量的工作,仅以网站平台建设为例,据2001年1月CNNIC发布的第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数据:全国网站数为242739个,其中企业网站占整个网站总体的77.8%,约为185357家,而中国企业网帮助建立的企业网站就有近3万家,占近15%的市场份额;中国企业网凭借什么让这些中小企业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企业以积极的态度开展信息化建设呢?
目前,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提供的一些数据让人不得不对国内企业开展信息化的前景担忧:我国现已注册的中小企业约有1100万家,其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60%左右,实现利税占全国的40%左右,另外他们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市场。但其中建立网站的企业还不足1%;另外,还有这样一组数据:中小企业中约有59%的企业还没有配备计算机。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在规模、资金、人才和管理方面和大型企业相比相差很远,但是这些中小企业具有容易转型、内部管理相对扁平等特点。这些企业面对行业间日益激烈的竞争 ,事实证明,他们更需要应用电子商务作为经营的一种手段,使他们的经营和管理能力不断提升,以实现预期利润目标。
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全面普及,国家领导人、政府和专业服务公司,不能说不重视。 前几年推出的企业上网工程可谓声势浩大,相关行业协会、知名公司还成立了企业信息化推行联盟,至于涉及这一业务的服务提供商,更是不胜枚举,我们也可以看到,象新浪、搜狐这样的一些门户网站看到企业信息化这块"孤岛",竞相加入了这一行列,试图在其中一展身手。
但是,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到,中小企业在现阶段接受信息化时,还显得无动于衷,不怎么买服务提供商的帐。 一些企业也在抱怨,"企业用户需要做的业务网络公司做不到,网络公司做的东西用户不要;信息化的投入,对企业业务的帮助不大。另一些企业,则对网络、信息化等一无所知,或者认识模糊,更谈不上进行这方面的建设了。
问题究竟在哪里?这里面有观念和决策问题,也有投入和增值、引导跟进和提升问题。而作为企业信息化的主导力量,专业服务提供商难辞其咎。
企业的传统观念束缚了信息化的发展
造成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不温不火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社会环境、企业实力(包括资金、技术、人力、物力等)、相关法律的完善程度等因素的制约,但其中关键的原因还在于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认识模糊,不了解企业信息化究竟会为企业带来什么。比如CCID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80.4%的企业认为开展电子商务有助于宣传产品,77.7%的企业认为可以提高企业知名度,只有43.6%的企业选择了电子商务能够降低生产、销售、运营成本。 而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作用远不止是以上功能,正如吴邦国副总理在2001年11月26日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联合举办的"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企业信息化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其是解决企业管理中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是促进企业"三改一加强"和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是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由此可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对企业来说,才说是刻不容缓的。
观念的改变显然和信息化知识的广泛传播分不开。只有通过与企业管理阶层的面对面的交流,通过不断的培训接触,向他们灌输先进的企业信息化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