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业者要能容忍迷茫的煎熬
作者:王定标
来源:
2007-08-28 09:20
风投让我勇敢地跳进互联网
那时,互联网给我的感受就是心痛——资金消耗特别大,而且是没有风险投资,完全靠自己积累的钱。我记得买机器、硬盘都贵得要死,买一个调制解调器也要好几千块钱人民币,还是电话线上网。总之,感觉互联网太耗钱了,做不起!
那时外企属于顶峰时期,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在国际化的IT企业里面很受重视,位置也很好,收入也很好。真正让我下定决心跳进互联网来的原因就是,第一次听到有“风险投资”这个词。风险投资让我对过去互联网那种心痛的感觉一下子抹平了,所以很勇敢跳进去了。
早期投资人怕给创业者压力
我92年就跟同学一起创业了,从地下室开始做起。这种环境我很熟悉,我记得好耶第一个办公室是9平方米,放了两张桌子,两、三台电脑,连厕所都没有。记得,要上厕所要跑很远的一个工厂上厕所——就是这样的一个环境。但是,我一点也没有担心),可能也跟我这个人性格有关系,比较喜欢挑战新的东西,别人眼里觉得难的事情我就做得很有兴趣。如果这件事情所有人都觉得很简单,我反而不会去选择。这可能跟性格有关系。
再一个,投资人怕给我压力,把我给吓跑了,就把这个行业描绘得如何好。我记得,那时他们跟我说:“钱你就放心地花,花完了我们马上可以再融,花不掉我们反而没法融钱。”故事改变了……
互联网一个月就是一年
我面试一个从互联网公司出来的人,他一来就说要做经理。我说你为什么要做经理?按照传统行业的经验,一般一个员工做五年后才有资格做经理。他说,我同意你这个观点,在互联网一个月就是一年,我干了五个月了。其实,最摧残创业者的不是这些事情,像我职业生涯中也做过那些事。
到2000年我的从业时间差不多10年,我是90年工作的。所以,事务性的事不是最大的困扰。最困扰的是方向问题,我最难以忍受的是不知道公司要走向哪里。尤其当你身边有一个团队、投资者、员工以及股东时,他们都希望你把这个公司带到一个方向上去。
创业者要能容忍迷茫的煎熬
但是创业公司很多时是迷茫的,但这个话还不能说,这种煎熬只能你一个人承受,你不能告诉投资人以及员工说“我不知道怎么走”。
每次当安静下来时,煎熬自己的就是这种想法——到底往哪走可以把大家带出死路?这里牵扯很多环境问题。自己有这种判断,但是你敢不敢带着所有的人去赌这个方向?万一赌败了怎么办?这种煎熬是大部分创业者所面临的一个问题,也是很多人最不喜欢创业的核心问题。这种煎熬远比其他所有东西都厉害,也是很多创业者中途退出的原因。
建议创业者要能够容忍创业公司的变化。我碰到的绝大多数公司没有说最终的成功之路跟它当年设想是全部一致的,所以大部分创业者都经历过迷茫阶段。
早期卖网络广告就是自投罗网
从逻辑分析,网络广告无论如何是没法卖的,那时卖网络广告就是自投罗网。琢磨来琢磨去,我们琢磨了一个卖法,当然也是好耶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秘密。后来,我们就去卖体验。
什么叫体验呢?我们跑到一个大广告主那里去,比如一家国际知名品牌的市场部负责人。我就问他一句话,我说:“我也不烦你太多,你对互联网的未来怎么看?答案有两种,一种看好,一种不看好。不看好,对不起我就走了,你不看好互联网未来,我就没有办法跟你讲太多,浪费你的时间也浪费我时间,我就走了,这辈子不来烦你。但是他如果说看好。看好就行,我们一起来做一件事情,既然你看好互联网的未来,互联网广告一定是你将来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你作为市场方面的专业人员,互联网营销是你不可逃的一个课题,我们一起让你成为最早明白互联网广告怎么做的全过程的人。”
好耶卖广告卖的是案例学习
我们就卖一个课程——一起学习的课程。我说一年你手里有几个亿的预算,我也不要多,给我20万,我把全部过程和你分享。其实,那时好耶卖的是互联网营销的一个课程,只是拿客户的案例来做case study(案例学习)而已。其实你要从营销的结构上去看,早期的互联网到达率说不清楚,人群也说不清楚,几乎都说不清楚。
完全复制国外模式是愚蠢的选择
ChinaY是我做的事情里最后悔的一件事。那时在美国有一个比较成熟的模式,叫Facebook.我想我是中国比较早了解这个模式的人,就把IMU最后剩下一个技术团队转向过去,完全是拷贝 Facebook的模式。我其实很后悔,完全copy确实是一个极其愚蠢的选择,不应该发生在我身上。但是当时就做了这件事情,也有投资人愿意投钱。
“创业第一”要准备着对应的失去
什么叫成功当第一位?也就是说可能家庭、妻子、身体健康等就放在后面了。要想创业成功必须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做创业者可能离婚率比较高,得心脏病的机率可能比较高,跟家人在一起的机会比较少。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