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个人门户进军的高手们
电影《小兵张嘎》《地道战》《地雷战》里面,几乎所有村子的中心位置,都有一颗老槐树,树下是供大家集会和传播飞短流长的场所,树上的那口钟,是召集村民或者发布正式消息的工具。现实中的农村,也都有一个类似的地方。互联网作为现实的投射,也有同样设置,那就是网站首页。
最早最典型的网站首页,是雅虎,是hao123这样的网址大全。它们罗列了大量链接,目的是想告诉大伙:这里是通往互联网世界的入口。当时并不成熟的互联网和幼儿园学历的网民认可这个做法,并且成就了它们,这个成就,似乎延续到今天:雅虎至今仍然是全球流量最大的网站,hao123在前两年被百度重金收购,就是最好的例证。
互联网在发展,网民在迅速成长,慢慢的,大伙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入口,他们需要直接快速地看到东西,比如新闻。于是,门户网应运而生,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新浪网。它聚合了海量的信息,足以支撑并满足网民对信息的所有渴求。这相当于老槐树上挂上了24小时不间断不放的广播,只要你愿意听,接通开关就是。
再往后,村民们不再满足于只是听广播了,他们想自己做节目播给大家听——当然这是假设,村民们的那点鸡零狗碎和扒灰消息价值不大。但网民不一样,他们不想只想看别处的资讯,还想把自己的消息集中起来展示给大家看,于是,有了博客这个玩意儿。
从互联网的媒体价值角度来看,博客这种形式是非常大的一个突破。它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传播自由和以个人为中心的互联网应用。这个时候,互联网产品的轨迹变成这样:通道——资讯中心——个人广播站。
接下来呢?对互联网用户的核心需求稍微分析并提升一下,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推断:大家需要一个以个人为中心,可以获取所需资讯并且能够与同类人群发生关系的产品。这个产品实际上就是“通道——资讯中心——个人广播站”的有效整合。不过,这个通道不再是网址大全,它演变为自己与其他人的关系通道;资讯中心已不是由编辑编排而成的新闻门户,它的资讯是根据个人需求定制的;个人广播站完全有自己操纵把握,爱说啥是啥。如果非要给它一个名字,也许可以叫做“个人门户”。
具体描述个人门户,大概是这个样子:我有一个地盘,我在上面可以获取所需要的资讯而无需垃圾信息骚扰,我在上面寻找到很多同类人群,和他们交流、讨论,同时也获得他们推荐的人和资讯,然后,我自己写博客,博客内容在向外界传播我的个人资讯,通过传播,我被更多的同类发现并发生关系,然后我又获得更多的资讯,写出更多的内容向外传播……这个被叫做“个人门户”的地盘以个人为原点,不断扩张、生长并与其他个人门户交叉、碰撞并融合。我认为,这种状况才是互联网真正的样子。
制造产品都需要切入点,搭建个人门户也同样,何况互联网产品具有生命力,很多时候它可以根据需求长成所需的样子。个人门户的切入点可以是通道,也就是SNS社区;可以是资讯中心,也就是订阅器;可以是个人广播站,也就是博客;甚至也可以从其他应用方向进行切入。实际上,网站们已经从不同角度开始动身向个人门户进军。各路高手分别如下(仅以国内为例):
通道派:海内、百变城市
资讯派:抓虾、鲜果
博客派:blogbus
巨舰派:谷歌、百度、QQ、搜狐
工具派:康盛创想
节外生枝派:豆瓣、
空搭架子派:一起
…………
上面各路高手的特征都基本具备“通道——资讯中心——个人广播站”这些特征但有所偏重。目前,资讯派稍逊一筹,因为从阅读器中衍生至其他环节立足点太过勉强。巨舰派则完全凭借其资金和资源优势在往前走,本身并不具备个人门户所必须的开放心态,或者,他们只是作为一种防守型思路踏上征途,所以势头凶猛,但小鸡肚肠。博客派的代表blogbus占据个人广播站这个优势环节,稳扎稳打,逐步推进,不可小看。通道派以打理人际关系见长,但往往定位不准,很容易自堵其路,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海内,在其错误的口碑营销推广下,终于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流量颇大的IT同业社区,这一点,王兴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工具派代表康盛创想不懂搞关系,只好凭技术不断开发产品给别人用,而且都是免费,这一招很毒,把大小站长结成联盟来杀敌,一来二去,说不定就让他抢了先。节外生枝派的豆瓣网本来是一个工具型网站,哪料它当年随手插下的“小组”嫩芽发了新枝,且越长越旺,到今天一个,要用户有用户,要内容有,要关系有关系,特别是正在公测中的新版式,摆明了就宣布向个人门户进军,所无心插柳柳成荫啊。我看好它。至于这些高手里面长得最像个人门户的一起网,我反而非常不感冒,你凭啥啊?指望搭一个功能齐全的台子就能把人招来唱戏?我看不靠谱。
我不是预言家,看不出个人门户这个战场上,谁将是胜者。话又说回来,我设想的个人门户需要太多支撑点,不是一个平台就可以独自承载的。所以,从自身优势出发,在满足用户核心需求的前提下逐步提升产品或平台性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