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宽带应用热点展望
最近一段时间,即时通信(IM)市场显得十分不平静。龙头老大腾讯QQ在2004年底透露将向电子商务领域延伸,微软则决定将MSN在中国作为一个独立品牌单飞。国内三大门户网站无一置身事外,网易推出“网易泡泡”,搜狐推出“搜Q”,新浪斥资两亿收购了朗玛UC。去年11月,TOM在线与国际著名即时通信公司Skype合作推出“TOM-Skype”,并声称将于今年6月前力争达到一定量的免费用户规模。北京数动时代公司自主开发的新一代即时通信产品IMU目前合作伙伴已经超过50个。除此之外,中国电信在广东试验“烤米”,中国网通旗下天天在线公司推出“天天即时通”,更是向即时通信市场投下了重磅炸弹。一时之间,即时通信市场变得异常火爆。
从业务拓展上看,随着宽带的普及,即时通信的内涵也开始变化。与过去的纯文本交流不同,新型的即时通信业务融合了视频、音频交流等宽带应用元素。目前各种即时通信除提供了基本的即时互动交流外,还能提供视频、语音通信服务,在短信收发、文件共享、数据传输、游戏、娱乐、个性化设置等方面也都有大的开拓和创新。网易丁磊认为,即时通信软件正在面临第二次发展浪潮,即基于P2P技术的多媒体以及基于IP技术的通信。也就是说,即时通信业务承载的设备也将趋于多样化,用户通过PC、手机、PDA以及其他设备都可以使用即时通信,宽带电话、网络电话等业务都可以在即时通信上实现。
从用户规模来看,高数量的用户积累已经足以支撑即时通信市场的发展。早在2003年年底,腾讯QQ注册用户就已超过1.6亿,在线用户最高时超过200万人,而每天独立上线人数更是达到1200多万,拥有活跃用户5500万,几乎覆盖所有中国网民。据悉,目前腾讯公布的注册用户数量已经超过3.5亿。从今年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字来看,MSN Messeneer国内注册用户为1.8亿,雅虎通的注册用户1.2亿,网易泡泡注册用户突破1500万。
从市场划分来看,即时通信的市场拓展已不再是过去大一统的方式,而是逐渐开始向企业和个人两极延伸。个人用户仍是目前即时通信的主体使用人群,而企业对即时通信也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在腾讯三大战略方向中,个人即时通信和企业实时通信占据了两席。微软MSN Messeneer自推出以来,更多定位于商务使用,其主要用户群是企业人士。正因如此,MSN牢牢占据了中国即时通信市场的高端,成为办公场所相互通信的首选工具。
总的看来,即时通信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聊天工具,而是成为一个综合了多种电信增值服务的新兴互联网产业掘金点。这也决定了2005年即时通信的发展将吸引业界各方的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即市场格局、业务拓展、盈利模式以及综合通信对基础业务的冲击,本版将对此一一剖析。
关注焦点之一:市场格局将如何变化
在腾讯掀起了财富巨浪后,中国的即时通信市场吸引了国内外互联网巨头的进入,2005年即时通信的一场乱战已经不可避免。
在目前用户最常用的即时通信软件中,腾讯QQ以70%的使用率遥遥领先。从腾讯公司的统计数据来看,QQ用户数一直在不断攀升,2004年12月初,QQ的最高同时在线用户数达到了930万。分析师认为,2005年腾讯QQ的主导地位依然难以动摇,但由于多家巨头插手即时通信市场,QQ一家独大的垄断性份额将有所减少。
市场份额仅次于QQ的MSN早已开始摩拳擦掌,微软已经决定将MSN在中国作为一个独立品牌单飞。微软的精明在于,它将MSN与Windows捆绑,随着对操作系统的升级,中国人对MSN便很快“家喻户晓”了。事实证明,MSN已经开始蚕食腾讯QQ的市场份额,凭借其偏重商务应用的定位,MSN成为企业职员们相互通信的首选工具。1月18日,微软透露了其第一个中文公开测试版MSN Messenger7.0的下载情况:从去年12月3日开始上线下载的45天时间里,共下载150万次。
页面访问量、在线用户数、用户忠诚度等很多要素上,即时通信都让门户网站感到惊惧。各大门户网站同样无法稳坐钓鱼台,纷纷推出自己的即时通信产品。
网易隆重推出“网易泡泡”即时通信软件,并以免费发送短信作为诱饵,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迅速形成了一千多万的注册用户群。网易把网易泡泡的用户群定位在办公用户和中小企业商业用户上,已有的1.7亿注册用户是网易的先天优势。
新浪在斥资近两亿元收购了朗玛UC之后,对于自己在用户资源方面的优势也非常自信:“新浪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以及庞大的忠实用户群,而朗玛UC则具有创新的内容服务和领先的技术基础。”
雅虎借邮箱扩容之机,也顺势推出雅虎通,在邮箱扩容的背后,隐藏着争夺即时通信市场的远大计划。在雅虎中国总裁周鸿的力推之下,“雅虎通”正在借助网络游戏等多方平台进行扩张。
一款另类的即时通信产品IMU(中文名为即时通)也开始兴起。IMU基于开放式的技术架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集成QQ和MSN。在这个软件上,IMU上的用户可以同时与注册的QQ、MSN好友聊天,这是IMU可以迅速聚集起大量用户的杀手锏。而IMU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