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们离不开的网站和游戏
来源:《上海侨报》
2009-06-29 01:37
校内网 VS Facebook
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许多学生或者刚离开学校的人都开始使用校内网了。初听校内网三个字,不少人以为是指学校的官方网站。
那么什么是校内网呢?两者最初面向的用户都是在校学生。
Facebook网站最早的注册仅限于哈佛学院的学生。在之后的两个月内,注册扩展到波士顿地区的其他高校以及罗切斯特大学、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西北大学和所有的长春藤名校。
校内网刚建立的时候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限制具有特定大学IP地址或者大学电子邮箱的用户注册,这样就保证了注册用户绝大多数都是在校大学生。
即使是现在打开这两个网站的个人主页,你依然可以发现二者在布局和格式上的相似。毋庸置疑,校内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完全照搬了Facebook的创意。尽管偶尔有些声音对校内网的这些行为进行声讨,但是这丝毫不能妨碍它的用户数量不停地上升。
百度 VS 谷歌
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是什么?百度。全球规模最大的搜索引擎是什么?谷歌。百度和谷歌之间的联系绝对不仅仅是同为搜索引擎。简单对比一下两者首页就能发现,那简单干净的风格是这么相似。而它正是谷歌首创的。
当其它搜索网站在首页中放满了各类信息以及广告时,谷歌的页面始终由一个LOGO、一个输入关键字的文本框和几个按钮组成。所有人第一时间就能看出来这是一个搜索网站。
百度用了同样的页面风格,然后在中文化上做足了文章。
这样,我们就看到了一个除了名字不同、LOGO不同,其它都几乎一样的两个网页。有些网龄比较长或者经常需要搜索英语信息的网民还在坚持使用谷歌,他们还有些排斥百度,但是和中国正在迅速上升的网络用户人数来比,这个数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QQ VS ICQ
有中国网民不知道QQ是什么东西吗?不,不会的。这个聊天工具占据了中国聊天市场的半壁江山。在中国网络聊天的历史上,QQ曾经带出了一个“只和陌生人聊天”的时代。
1996年三个以色列人发明了一款聊天软件,并且迅速风靡了世界。那就是ICQ,意思是I seek you。可惜由于ICQ没有注意国际市场,长期以来只有英文版,于是在中国被很多后来者超过了。
QQ就是这些后来者中做得最好的一个。QQ原名OICQ,软件最初的设计完全仿照ICQ,从内容、形式等方面完全照搬。但是因为没有语言门槛,所以在国内迅速积累起了人气。2000年,ICQ的公司要求OICQ改名,否则将告它侵权,这才有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QQ。
现在当广大网民在使用QQ各种功能时,有多少人会想到它的鼻祖呢?实际上不仅仅是QQ软件本身,QQ许多功能都多少有着山寨的影子,比如说网游、QQ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