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络策划 > 大道无形 > 网络内容聚合机制的想法收集

网络内容聚合机制的想法收集

来源:   2005-10-03 11:23
将blog、wiki、论坛等整合的知识管理系统。
象现在的各个系统都各有优缺点,
却不考虑更高级的知识整理方法,令人费解。
....

嗯,我的系统是知识交换系统,不是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系统。(另外,我头脑中知识管理系统的概念是知识整理系统,也可能和你的不一样。)因此,如果是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系统只要有评分系统就可以了,因为企业可以对高分作出奖励。而在交换系统中,只有知识的购买者才能作出奖励,因此,是一个商品的交换过程,一个交易达成的过程。在知识交换中,阅读都是要付出的。对于评注,当然要奖励,知识的出卖者也会用他的所得分一部分给有价值的评注者。这也是知识交换系统存在的价值之一---------鼓励评注。

在知识交换系统中,没有价值评定的问题,只有交易达成的问题。对于文章的内容是否和题目相符,质量是否过关,目前只有通过举报来解决,另外,可以推出作者的信用评级。还可以做一个随机抽取内容的功能,公布部分文章内容,来评估文章的价值。

而如果对于单纯的评价系统,我不赞成设置专门的评价人员,而是大家都是评价人员,读者可以设定他所信任的评价人员,对评价人员形成竞争机制。我喜欢一个大家都平等的氛围,以免造成评价和被评价的矛盾。造成评价的低效。

www.csdn.net www.xdcad.com 都对如何鼓励用户发言做了很多成功的尝试。我的文章交换系统和社区、和人气都无关,和它们的不同。我的系统只是一个功能性的东西,可以自己用,也可以大家用。如果别人不用,至少我会使用它来做一些交换活动。我做这个系统的最初的想法也是给自己用的。目前只是把这个系统开放了。

至于选择开放的问题,我认为,如果自己作出的对自己很重要的成果,还是开放的好,因为对自己重要的东西,不是用金钱能够衡量的,开放了,能使成果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我的文章、和我的blog,对我很重要,所以我免费提供给大家。而对于那些对自己不很重要,需要花力气去完成,而对别人可能比较重要的东西,则可以采用交换的形式,这样各得其所,而不是单方面作出牺牲。

我的文章交换系统有商业化的打算,目前,我选择封闭。

至于开放和封闭,那种商业模式好,要区分不同的情况,具体分析。不要一味的开放,也不要一味的封闭。这在我以前对GPL的讨论中说了很多了。重要的是对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做出正确的判断。zope的开放我感觉有很多股东的感情因素在里面,并不是单纯的商业考虑。在中国,选择开放也可以,但要有认真的权衡,而不能冲动。在开源软件的基础上进行公司的商业化运作,前途应该也不错,但需要好好考虑获利模式。开源获得的支持,很多都是用户的贡献,用户作出贡献对自己也是有利的。和商业运作无关。

开放确实也是一个市场宣传活动,目前大量的商业运作是免费和收费混合的。

也有公司是开放一部分用来交流,封闭一部分用来获利,比如sendmail。

我是很赞成开源的,在我的文章交换系统中,初始币值和最终币值的设计,就是为了既能保证贡献者的利益,又能为开源输送资源。

中国用户在乎是否开源的比较少。确实需要普及教育,凭一个公司的力量要普及观念比较费劲。只能慢慢来,不能着急。我想,用户最终会认识到开源的好处的。目前,可能不好过分强调开源,还是要站在用户的角度,从用户关心的地方和其它软件公司竞争。

可能你没有理解我的整合的含义。blog和wiki等整合的事情已经有人在做了。我知道的是tiki,tiki原来是一个wiki系统,目前发展成了一个综合的门户系统。有forum、blog、wiki、PIM、faq、bug trace、vote等很多模块。它所作的整合工作就是:其中的很多模块都具有了catalog功能,都具有了comment功能。我的意思是有很多通用的知识整理的功能,各个模块都具有才好。
...

我所说的知识管理功能不够的意思是:

比如如果是一本书,那么就有树状结构(篇、章、节、小节),还有顺序结构(有先后顺序的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各个章节的前后顺序是确定的)。而在wiki系统中,是一个平面结构(我知道zwiki有层次结构,具体不清楚,但应该实现不彻底,比如没有顺序结构)。一个wiki页没有前、后、上的属性,(手工添加的链接不算。)而如果有了这些属性,wiki的浏览操作会方便很多。比如blog也没有书那样的完善的结构,forum也没有这样的整理功能。可能有czug那样的操作,先在forum讨论,比较成熟后放到blog上,规模大了,放到wiki上,成熟了放到知识库中。而我的想法是,不管什么信息类型(blog、wiki、forum等)都具有"可管理性",都有一些统一的操作,比如版本、评级、评价、结构、作者、分类、时间。一个信息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同时存在于各种容器中(blog、wiki....),而不是各有一个复制品在各个容器中,造成信息的分裂,手工的在各个容器收集反馈。信息越具有可管理性,就越能发挥作用,而不
  • 一比多网站:一比多一比多移动平台
  • 一比多咨询热线:13361975067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4088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70060 网站ICP备案号:沪ICP备07012688号 一比多(EBDoor)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8-2018 EBDoor.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