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营销观察 > 营销技术 > 微博走向多产品融合

微博走向多产品融合

来源:艾瑞网   2010-10-15 10:50
昨天网易上线了邮箱微博,通过打通微博和邮箱的界限,实现邮箱用户与微博用户的无缝转移。这是一个典型的融合性产品,期望通过邮箱的用户群体的引导,增加微博使用用户。网易微博用户500万,邮箱用户有3.1亿,这种协同目的很明确。微博在国内纷纷扬扬的一年,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从独立微博默默运营商到门户大力推广,从沉默不为人知到严肃的行政监管,微博一路向上。从近期的几个微博事件可以清晰的看到,微博本身作为一个社会化媒体,本身固有的社群力,在帮助普通用户快速建立社群关系,实现跨科层对话的同时,也为服务商带来了大量的人气和高粘度的用户。另一个方面微博的信息传播逻辑让微博成为一个高效能、影响力巨大的媒体平台,这也大大提高了微博服务商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微博从使用方式和自身运动的逻辑都非常简单,这种简单也为微博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通过微博实现用户数量的跨越和产生优秀的商业收益。融合将会是微博未来的一个走向,融合为微博带来的是多方位的价值。

首先是强关系用户的转移:不同产品围绕微博间的协同,能产生更大的效能,基本思路就是通过产品间的协同让老用户快速建立关联。之前累积的用户之间已经通过时间的积淀形成了稳定的联系,通过产品间的无缝隙打通让这种联系转移到微博,并得到加强。前提是这种互动与互通不是简单的账户绑定,而是基于清晰、良好的用户体验。而且最好是协同本身就存在或强或弱关系的产品,例如IM或邮箱。这次网易推出的邮箱微博就是基于网易本身有3.1亿用户的邮箱。邮箱确实是建立网络关系的重要渠道,比如如果一个用户愿意,邮箱微博可以检索到微博用户中,他数年前的邮箱联系人,帮他们建立微博中的“关注”关系。

其次是成本的优化:网络用户的隐形需求很难准确把握,只能大致判断一个大致的方向,这需要领袖超人的判断力,同时技术沉淀成本的高昂也为未来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同时一旦技术撬动消费者的隐性需求为显性需求的时候,规模化产品会大大减低边际成本,获取高额利润。在无法清晰判断用户隐形需求的情况下,通过现有产品的融合,将用户多样化需求绑定,确保用户通过一个入口就能实现多种操作,这是一种撒网捕鱼的方法,成本相对较低,效能也有保障。

再者是微博的商业化也需要产品间的协同、整合。现在的微博很难形成独立的商业模式。微博作为一种网络社群的形态,是“一群人透过网络互相沟通与信息分享的社会现象”。其存在价值不仅仅在于所汇集的信息和资源,更重要的是它把人们聚集在一起、共同分享信息、甚至产生并吸收所创造的信息。企业实施微博营销就是期望能与社群里的人们持续地互动,并从互动中创造出一种互相信赖与相互仰赖的伙伴关系。既然是一种关系,不可避免的就有亲疏远近,通过社会化媒体实施传播重点就在于营造并维护这种关系。这更像是一种软性的公关行为,是和用户网络行为结合的口碑传播模式。个性化非常突出,很难实现操作方式、效果统计、表现形式上的标准化。处于成长期的微博如果要给企业带来更多可控的营销价值,就需要通过多种营销手段的配合,软硬结合的方式来操作(沈禄政/文)。


  • 一比多网站:一比多一比多移动平台
  • 一比多咨询热线:13361975067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4088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70060 网站ICP备案号:沪ICP备07012688号 一比多(EBDoor)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8-2018 EBDoor.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