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经营管理 > 企业管理 > 经济转型,源头在创新

经济转型,源头在创新

作者:张陆龙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2011-08-30 10:30
    2011中国·绍兴“名士之乡”人才峰会昨举行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沿发展主旨报告。报告的两位主讲人分别是中科院副院长施尔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
  施尔畏长期从事新材料领域研究,在人工晶体生长和理论研究上颇有建树;参与过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及政策制定的冯飞,曾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研究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问题时受邀讲解。“在绍兴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样级别的专家从宏观战略层面进行深入剖析,有助我们理清思路,少走弯路。”市科协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不能简单沿用“拿来主义”
  施尔畏的报告引用多个“故事”阐述观点。
  “一个计算机配件及多种产品产量占据全球较大份额的地区,为何近年来发展速度不断下降?”在援引“东莞故事”时,施尔畏对比了日本一项单晶硅提炼技术的案例,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现状,“缺乏核心竞争力,使得沿海地区比较优势逐步削弱,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事实上就是要解决内生动力的问题。”
  冯飞认为,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过程中,核心问题在于发展方式。“不能像发展传统产业那样,简单地用‘拿来主义’引进技术、投资、项目。”冯飞告诫说,当前频繁出现的颠覆性创新,其技术极易造成“创新性破坏”,“美国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中,也因新技术不断出现,政策导向摇摆不定,发展徘徊不前。”
  “目前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只是明确了24个重点方向。”冯飞建议,包括绍兴在内,各地在发展新兴产业中,更重要的是建立产业技术体系,加快培育创新能力,而出台的政策和规划应体现导向性和技术性,而非具体某项技术大范围推广。
  施尔畏在报告中表述了类似观点,“结构调整、经济转型源头在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与本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紧密关联,着眼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环境、资源配置机制。”
  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基础
  冯飞十分推崇“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观点。
  “美国8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来自中小企业,德国太阳能专利技术7成掌握在中小企业手中。”冯飞说,地方政府对资源要素配置不能更多地倾向于大企业。给科技型中小企业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环境,是实现技术创新跃升的基础。
  商业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两者缺一不可。冯飞认为,商业模式不成熟,市场化初期成本高,服务配套设施不足,市场推广难度大,这些都是新兴产业发展的难点。“不让‘先驱’变‘先人’,政府首先要转变发展理念,努力用好政策杠杆和机制体制,把外部效应变成先进产能的内部效益,把外部负效应变成落后产能的成本。”冯飞说,国家对风能、太阳能的价格保障机制就是有力的证明。
  冯飞认为,创新资源和产业集群密集的地区,必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策源地,在这方面包括绍兴在内的沿海地区有先发优势,“绍兴纺织、服装等产业集聚明显,通过大力建设区域创新平台,在新材料等产业领域必定有大突破,可以走出新兴产业的特色之路。”
热点文章
  • 一比多网站:一比多一比多移动平台
  • 一比多咨询热线:13361975067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4088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70060 网站ICP备案号:沪ICP备07012688号 一比多(EBDoor)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8-2018 EBDoor.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