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频现的背后是怎样的社会问题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1-09-29 01:29
9月初,在北京举行的一场大型招聘会上,来自各地的近300家用人单位齐聚招工。虽说有近万人前来应聘,但缺乏技工、普工等“蓝领”。一家企业的人事主管急得直上火,“再招不到工人,生产就得停工了!”广东银监局近期调查统计显示,珠三角地区73.6%的中小企业表示经营受到了“用工荒”的影响,目前企业员工人数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近一两个月来,不少地方又遭遇“用工荒”,这回不光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就连一度被认为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华北地区也出现了“招工难”。
一方面是企业用工短缺现象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仍然有大量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用工荒”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呢?
一名小企业老板苦笑着对笔者说,“现在是能干的不愿意干,愿意干的又嫌工资低。”话中的意思很明显,过去是企业挑选打工者,现在反过来了,务工者开始对企业、对岗位“挑肥拣瘦”了。一名打工者就很坦率地说,“现在真不缺工作机会,关键是工资太低了,眼下房租、水电、油盐酱醋都在涨,钱挣少了日子没法过啊。”由此看,“用工荒”并不是真正的无人可招,还是在工钱上很难达成一致,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事荒人闲”的局面。用工单位尤其是大批中小企业也有苦衷,大环境使得他们今年普遍遭遇“资金荒”、“原料荒”,也的确没有能力拿出更多的钱来满足工人工资要求。
另一项调查显示,工钱并不是导致“用工荒”与闲置劳动力并存的惟一原因。在对浙江2313家小企业的调查中,34%的小企业表示“招工难”主要是很难招到熟练的技术工或者高科技人才。从这个结果看,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需做出努力,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避免在产业转型升级道路上“撂下”更多的闲置劳动力。
从现实发展看,我国低资源成本、低用工成本、低环境成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尤其是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正在发生逆转,以廉价劳动力为特征的人口红利即将耗尽,劳动力代际交替导致多元选择、多元追求。
相比而言,“80后”、“90后”等新生代务工者,已不仅仅着眼于挣钱,在择业时更加考虑个人的感受。这一代年轻人大都是独生子女,哪怕是来自农村,生活上父母十分照顾他们,使得他们没有沉重的家庭负担和强烈的危机意识。因此,如果不能真正关注那些劳动者的基本需求,包括从工资工时到职业安全健康,再到基本的安居、家庭团聚、子女入学等等,“用工荒”也只能说明劳动者在“用脚投票”。
那些未曾遭遇“用工荒”企业的有效做法告诉我们,“包吃住”、“双休”、“五险一金”、“加班费”、“娱乐生活”、“交通方便”、“培训学习”、“发展空间”这些实实在在的要求,正在成为维护一份稳定工作的基准点。在一些经济发达省份,持续“用工荒”也让用人企业、接收地区认识到,不改善用工软环境,不增强政府、社会、企业对劳务工权益的保障,那就会失去经济造血功能,最终发展将难以为继。
专家强调,针对目前的“用工荒”企业必须做好长期有效应对的准备,包括逐步提高工人的工资水平、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等,以适应新的劳动力市场形势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