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营销观察 > 新视角 > 解析西藏旅游信息化建设

解析西藏旅游信息化建设

作者:次旦卓嘎代玲 来源:西藏日报   2011-12-05 11:12
  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以及众多源远流长的起源传说,让世人更多地关注起西藏。随着一次次化蛹成蝶、华丽蜕变,旅游业已成为西藏的支柱产业之一,成为百姓增收致富的助推器。

  面对新机遇、新发展、新挑战,我区旅游部门转变观念,决心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建设西藏旅游公共服务高地,整合各种资源,实现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信息化建设现状

  当你在网络上输入“西藏旅游信息网”,一个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信息页面将弹入你的视线。由资讯商务网和电子政务网组建而成的“西藏旅游信息网”,内容涉及资讯、景点信息、旅游投诉、论坛、商务、行业管理等方方面面,突出了西藏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特色,简约实用。

  2007年8月31日开通的“西藏旅游信息网”,目前主要处于提供信息服务和宣传阶段。近两年,随着访问网站的游客大量增加,网站点击率不断攀升;随着网上投诉功能的不断完善,随之而来的网上投诉量也明显增加。自治区旅游局副局长王松平介绍说,由于“西藏旅游信息网”分咨询商务网和电子政务网,游客不能在这里享受“一站式”的便捷服务,加快西藏旅游信息资源库建设显得重要而紧迫。

  加快产业升级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源。作为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服务性行业和开放性系统,信息贯穿了旅游活动的全过程,因此,旅游信息成为了旅游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王松平提出,及时收集、整理、加工、发布信息是重中之重,想要更好地为游客、行业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服务,以旅游信息化推动旅游现代化,加快完善旅游信息化建设体系,显得特别重要而迫切。

  旅游产业是一个文化产业,更是一个经济产业。近年来,西藏旅游业产值在GDP中占到的比重越来越大,承担起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和促民生的历史使命。当前,西藏旅游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产业跃升的新阶段,前景广阔但竞争激烈,要想建设现代旅游产业体系,核心就是增加旅游产业的科技含量,以信息化提升旅游产业的现代化。

  平台建设加紧实施

  为加强全区7地(市)的旅游信息化建设,自治区旅游部门采取了“统一规划、各负自责;平台共用、资源共享”的原则,以西藏旅游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作为西藏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制定合理的安全信息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在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的同时,重点保障基础网络、重要系统和数据库的安全。同时,借助高校、IT企业、宾馆、景区景点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旅游信息化建设专家组,共同制定旅游信息化的相关公共政策,提出总体规划标准。

  “旅游信息化人才匮乏、专业培训工作滞后、信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是我区旅游信息化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王松平告诉记者,“电子商务策划与技术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旅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瓶颈。”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区旅游业从业人员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入,缺少高层次的信息技术人才。另外,旅游企业的职工以及旅游管理部门的一些工作人员掌握的信息技术和电脑操作技能,满足不了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电子政务的要求。只有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组建一支过硬的信息化队伍,才能保障信息化工作高水平健康发展。王松平说,在培养高层次信息技术人员的同时,还要加强和完善对旅游业从业人员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旅游行业的整体信息化素质,实现旅游信息化带动旅游现代化。

  在自治区旅游局“十二五”规划信息化建设项目意见报告书中,记者看到,西藏旅游信息资源库建设、西藏地市及主要县(市)旅游宣传网站和营销平台建设、西藏主要旅游景区(点)信息及监控系统建设、西藏旅游电子导示系统建设、西藏旅行社及星级宾馆饭店管理系统建设等都被纳入其中。实现旅游信息化已成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不可逆转的方向和潮流。

  西藏作为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旅游信息化必将为西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次旦卓嘎)

  加快信息平台建设支撑产业快速发展——访自治区旅游局副局长王松平

  近10年来,随着西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景点的信息内容不够完善、景区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景点管理流程处于手工模式、网站页面设计陈旧、旅游信息缺乏有效整合、查询服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就如何加快我区旅游信息化建设,日前,记者采访了自治区旅游局副局长王松平。

  “旅游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旅游产业与信息化产业融合的道路上,需要政府、企业不断创新意识、通力协作,才能提高我区旅游业发展的整体竞争力。”王松平介绍说。

  统筹规划,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成立旅游信息化协调小组,负责具体工作的规划、实施、落实,协调跨区域、跨行业的资源有效配置、共享、互动,引导各旅游企业、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加强交通、通信等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并为旅游信息化建设提供政策、资金、技术、人才支持,创造良好的旅游信息化发展环境。

  整合资源,打造公共网络平台。重点建设“西藏旅游信息网”这一旅游中心网站,利用公共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沟通。电子资讯方面,实现政府主导下的旅游资源发布宣传、服务质量投诉反馈、旅游信息咨询交流等功能,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全面、准确、权威的信息和资讯。电子商务方面,搭建面向公众、服务网民的旅游电子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要的一站式服务。

  重点落实,完善各项保障措施。一是政策保障,通过出台优惠政策,给予部分物质奖励,或利用有利资源,提高各地(市)旅游企业在市场信息化竞争中的优势。利用政府宣传部门资源,积极开展旅游市场网络营销及电子商务推广工作。二是资金保障,依靠公共财政专项支持旅游信息化建设,将旅游资源、旅游信息、旅游产品,无偿提供给广大游客。同时,引导社会团体、企业集团等对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和资助,逐步建立市场化运作体系。三是人才保障,加大对旅游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强化对旅游企业在职员工的信息化知识培训工作,更好地应对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

  “旅游信息化已成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不可逆转的方向和潮流。西藏要提升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知名度,就必须顺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加快全区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实现信息化与旅游产业的完美结合。”王松平说。(次旦卓嘎)

  游所思:旅游业亟待“信息化”

  近年来,人们已不满足于旅行社统一的线路安排,不同的性格爱好、不同的层次需求和不同的旅游目的,决定了旅行者旅游选择的个性化、多样化和散客化。为防止信息闭塞、出游盲目而造成时间和经济等方面的利益损失,游客需要选择最佳的出行方式,获得旅游目的地的准确信息,完成交通、住宿和餐饮的预定。而只有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网络经济在旅游服务业中的应用,才能满足并促进上述旅游消费的多层次需求。这正是我区旅游业的发展目标,也是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的社会动力。

  但是从我区旅游业的经营模式来看,还不能完全与时俱进。目前,大多数旅游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信息传递不畅、信息共享水平低,已不能满足旅游者个性化、综合化需求。旅游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旅游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任务艰巨,必须结合我区实际有效推进。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化是实现旅游经营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旅游产业的深度、广度和高度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因此,利用信息化对传统旅游业进行改造势在必行,构建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将提高劳动效率、节约人力,使管理工作迅速、准确,是旅游业管理高技术化、最优化的实现途径,是满足旅游业迅猛发展的需要。

  其次,在服务标准上,要“以人为本”,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和发展观念,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以人为本,是行业提升的方向,标准要求很高,而旅游产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服务是当今旅游业提高其竞争力,完善内部、外部服务的重要技术支撑。在人才培养上,只有突出现代服务业的特征和素质,才能做到人适其事、事得其人。要让企业管理人员走出去,把既懂旅游知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请进来,也可通过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来培养相关人才。信息资源上,探索解决好信息整合,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化。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为有效克服信息分散与信息需求多样性的突出矛盾,要充分整合旅游企业的各种信息资源,让其真正体现其价值;要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通过建设数据中心、搭建旅游企业内部信息平台和旅游企业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旅游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次旦卓嘎)

  旅游视线:资讯助我游西藏

  虞丽英是深圳的一位普通白领,想来西藏旅游已经很久了,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她经常上网,阅读旅游杂志,了解西藏的相关信息,今年8月,终于来到神往已久的西藏,实现了这个多年未能实现的夙愿。她说,西藏的风景优美,天很蓝,水很清,人很朴实,西藏是人生中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在整个旅游的过程中,一切都很顺利,这一切都归功于现在旅游资讯的发达。

  “网上资讯,让我畅游西藏。”虞丽英深有感触地说道。

  虞丽英对于第一次西藏游,准备很充分。她说,为了好好把握来西藏旅游的20天,我看了许多网上关于西藏旅游的信息,借鉴了很多“驴友”的经验,通过他们的经验,让我的第一次西藏之行少走了很多弯路。

  她说,网上有这么一则拼团信息——车辆:三菱越野车,丰田3400、4500型豪华4×4越野车。注:此活动所采用车辆均为新款,车况良好!车手驾驶技术一流、线路熟悉!费用包括:车费,油费。备注:沿途都有本俱乐部定点吃宿点。可根据你自身的需求来安排你的活动行程,但时间和线路与本俱乐部制定的计划一致。

  “通过这种信息,我就可以知道我一个人到西藏以后,交通的费用是多少,路线该如何走等等,使我到了西藏不会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

  还有一则信息是这样——可能面临的困难,在西藏旅游要穿越的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均在2000米以上,最高处达5000米,在这样的高度,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60%——70%,而且在高原长时间的运动要比在平原地区运动消耗掉更多的氧气。因此需携带药品、衣物和其他物资。药品:自备日常药物,如抵抗高原反应的肌苷口服液、红景天胶囊、复合维生素、鱼肝油等以及其它一些预防感冒等常见病的药物。衣物:冬季御寒衣物、旅游鞋、墨镜、防晒霜等。其它物资:巧克力等高热量食品,充足的电池和胶卷。

  “这次到阿里去,就是因为这则信息,使我提前准备,让我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西藏的风景秀丽,景色宜人,一切都好,但是在实际的旅行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实际问题,因此,建议西藏旅游部门,针对游客的实际情况,多发行几类旅游书籍,这对我们这些第一次来西藏,而且是自助游的人来说,将会是莫大的帮助。”虞丽英坦言。(黄志武)

  特色纪念品受青睐

  调查显示,购买有标志性的旅游纪念品是游客选购纪念品的首要之选。

  唐卡:无与伦比的美丽

  走在拉萨的大街小巷,处处能看到富有民族特色的唐卡销售店,走进店中,总能看到一个或几个画师正专注于自己的作品,而墙壁的四周挂满了内容丰富的唐卡。在拉萨市旅游纪念品市场,极富民族风情的唐卡是各地游客最喜欢购买的商品之一。在北京中路一家工艺品超市里,销售人员卓嘎告诉记者:“游客愿意买唐卡回去,送给亲朋好友或者挂在自己家里,是对西藏旅游的一个纪念。就是一些在本地工作的,回家乡时也会购买唐卡回去送人。唐卡销量持续走高主要是因为买唐卡作为礼物送人,既有地方民族特色,又显得比较有档次。”

  藏香:物超所值的产品

  八廓街一带的旅游纪念品市场,很多店子里都有藏香销售,虽然品牌众多,但市场上流通的藏香大多来自尼木县。尼木藏香的原料是无药成分的植物,因此,它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所以备受游客的青睐。

  在一家销售藏香的旅游纪念品店里,记者看到有尼木藏香、圣香海螺财神香、布达拉宫极品藏香和雪域集聚熏香王等10多个品牌的藏香。“早在几年前就听说过藏香,因为它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危害。我这次过来旅游,朋友们都要我带点旅游纪念品。藏香是西藏特产之一,一盒的价格就是十多元,而且携带方便,所以准备多买点回去。”来自四川的游客向华英女士说。

  饰品:传统与时尚的结合

  西藏的饰品主要有珍珠、玛瑙、金、银、木、石、骨等制品,不同的饰品都有不同的寓意,但基本都为“祝福”的意思。这些材料制作的饰品,不论是脖子上挂的、手腕上配的,还是耳朵上带的、腰上挂的,均特色各异,不但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也带着潮流的信息,受到了很多女性游客的喜爱。

  除了这些佩的、戴的,还有一些纪念品很受女性欢迎,那就是牛角梳和镜子。在拉萨可以看到,经营纪念品的各店铺里,有很多种不同款式的牛角梳:如大的、小的、长的、折叠的。其中折叠梳最受旅游者的喜爱,用的时候打开,不用的时候可以收起来,携带很方便。

  藏刀:彰显极致的个性

  藏刀是藏民族随身必备之物,是一种特殊的装饰品。男式藏刀一般比较粗犷、锋利,女式藏刀则秀气、小巧。精美的银饰刀鞘是藏刀的主要特色,刻工之细致更是无与伦比。在西藏,名气最大的藏刀要数林芝的“工布刀”、日喀则地区的“拉孜刀”和“谢通门刀”了。它们都是由手艺精湛的工匠们全手工制作而成。如今,藏刀已成为非常紧俏的旅游商品和馈赠礼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藏刀的刀身均以钢材锻制而成,通过手工精心加工,刀刃锋利,刀面光亮;尺寸最长的有一米多,最小的刀则仅有十几厘米;刀柄大多用牛角、牛骨或木材制成,较高档的刀柄用银丝、铜丝等缠绕;刀鞘最为讲究,除较简单的只有木鞘或皮套外,多数是包黄铜、白铜,甚至包白银,并且上面还会刻着各种精美的飞禽走兽及花草图案,有的还镶嵌各种宝石、镀金等,显得格外华丽、富贵。
  • 一比多网站:一比多一比多移动平台
  • 一比多咨询热线:13361975067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4088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70060 网站ICP备案号:沪ICP备07012688号 一比多(EBDoor)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8-2018 EBDoor.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