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卖出17173:网龙董事长专访
为了实现自主开发网络游戏的梦想
他“一意孤行”地将正在下金蛋的17173.com 卖给搜狐
在网龙(中国)公司,董事长刘德建因为名字的前两个字母常常被戏称为DJ。一天,DJ刘被一名记者要求蹲在公司杂草丛生的房顶上拍照,当时他觉得似乎有些不妥,但还是照办了。意外的是,照片的效果让他出奇地满意:“中国的网络游戏产业就像一片被雨水浇灌过的草地,杂草丛生,参差不齐,但它正在趋于成熟,真正的赢家以及行业规则很快会浮现出来。”
如果不是2003年11月底刘德建将网龙旗下正处于赢利顶风时期的17173.com以205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搜狐,恐怕至今不会有人过多地关注这家扎根于福州,已经在网游产业中打拼了4年的企业。论个人财富和企业的资产规模,刘德建和他的网龙无法与身价40亿的陈天桥和盛大网络相提并论,甚至很难挤入由网易、联众把持的第二阵营。
但我们依然被这家一直沉默着的企业所吸引,在内地80%的网络游戏市场沦陷韩商之手的时候,网龙放弃了通过代理国外游戏迅速积累财富的捷径,始终坚持让其子公司走在自主开发的路上,其产品《幻灵游侠》成功出口日本市场。
17173非卖不可
为了让企业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加速前进,刘德建几近偏执地卖掉了17173.com。
2003年8月,当刘德建说出他要卖出17173.com,将其资产完全与网龙剥离的时候,几乎遭到公司上下的一致反对,刚刚向网龙投资200万美元、参股10%的美国风险投资商IDG同样觉得不可理解,尽管是他们向刘德建提出可以把17173.com从网龙剥离,让其独立运营、独立核算,但刘德建的最终决定让他们觉得有点“过激”,他们表示:“如果网龙需要钱,我们可以继续帮你引进投资方。”
17173.com有全球最大的中文网游门户之称,自2001年3月成立以来,其持续丰富的咨询内容使其日页面访问量从最初的50万迅速增加到2003年7月的4100万,它同时拥有一本网游杂志《热点•网络游戏》、一个单机游戏网站和一个加盟会员达6万家的网吧联盟。“最重要的是,17173正处在赢利的高峰,”天晴数码CTO陈宏展说,他曾是坚决的反对者之一,而且一直坚持到出售的最后一刻。2001年17173就已经有十几万元的广告收入,2003年营收额近3000万,利润为2000多万。“它是集团赢收的一半来源,而且有强大的影响力,是我们不可多得的资源。”陈宏展说。他最后被刘德建所描述的网龙2004年在自主研发上的投入力度说服而让步。
动作捕捉器
在刘德建看来,出售17173的理由不但足够充分,而且是非卖不可。“网龙的风格一贯低调,但2004年我要出头,要大规模扩张,这至少需要上亿的资金,我们必须有足够的现金储备;”刘德建对《中国企业家》说,“但我不想再通过稀释股权融资,对创始人来说代价太大,而且过多的投资方进入可能会使公司失控,偏离我们搞自主研发的道路,而是像很多公司那样去做代理,走捷径。”其实,放下17173对网龙来说未必不是一种解脱。长期以来刘德建一直不愿公开网龙对17173的所有关系,他担心网龙游戏开发商的身份会影响17173的公信度。“搜狐既能够让我们一次性拿到17173给我们的回报,有能够让这个平台找到一个更高起点,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刘德建认为这也许真的不是一个最佳的选择,但对他来说这是代价最小的融资方法。
对于17173,刘德建并非没有不舍之情。2001年初,网龙刚刚确认进军游戏开发领域,出于方便打广告的想法,刘德建、蔡宗建(现任17173.comCEO)决定成立一个游戏咨询平台,与网名为寒风的个人网站设计者合作,因为刘德建偏好1、7、3几个数字而使网站得名。“当初真没有想到17173会一发而不可收,它能够迅速起来是因为几大门户网站没有涉足这一块;”刘德建说,“不过,我舍不得的不是这个网站,而是和网站一起并入搜狐的网龙员工,这是我们在人才上的一大损失。”
不做代理
出售17173体现了刘德建作为网龙创始人的“独断”,但它更体现了他对自主研发的执着与痴迷。
刘德建对网络游戏的兴趣始于“石器时代”,2000年春节,除了吃饭他通宵达旦地泡在游戏上,并发现不少玩家因为无法登陆而骂声一片,这让他看到了网游产业巨大的潜在市场。2001年2月,网龙成立天晴数码网络公司,从事网络游戏的开发。“我们有很多机会可以做韩国游戏的代理,但我觉得那条路不能长久,没有核心技术只会受制于人,”刘德建说,“只有培养自己的人,积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厚积薄发。”
CTO陈宏展曾经任职北极冰公司做亚联游戏的开发,后因公司转做韩国游戏“千年红月”的代理,并减少对研发的投入而离职。在和刘德建通过几次电话后,他就决心南下福州,加盟网龙。“我在电话里能够感受到他对网络游戏的热情和搞自主研发的决心,”陈宏展回忆说,“我相信他能够保证在研发上的投入而且不会中途放弃。”
尽管刘德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