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资源的经营到底经营什么
作者:思践
来源:maayee.com
2006-11-28 03:13
从感性的认识来看,1.0和2.0的差别所蕴含的哲学原理恰恰就是1和2的区别,1就是一个网站服务主体来服务所有客户,2就是服务主体从1个变为2个以上,《道德经》里面讲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网站服务客户,是有着明确的商业诉求和利益驱动的,也就是说这个1的模式是很成熟的,但是2的服务模式就不那么清晰了,因为2的服务形态是“自由散漫”的,如果只靠义务,只靠“帮助别人得到认可和成就感”这样的驱动,其整合能力十分有限,更难深入,资源是聚集了,但是难以整合,形成合力,形成产品和服务。那么整合的驱动力来自哪里呢?
我认为还是从用户需求和角色定位上来看。用户来到一个网站或者一个社区,网站一定是有吸引他的地方的,或者是知识,或者是朋友,或者是扬名立万的机会,这些知识朋友机会对于他来说就是价值,他来这里就是来消费这些价值的,因此,从这个点上来说,他就是一个价值消费者(Value Consumer,简称VC)。同时当他发表的文章,分享的知识和资源被其他人看到和认可,那么他又是一个价值提供者(Value Provider,简称VP)的角色。对于VC和VP两种角色往往是在一个用户身上随时转换的,比如潜水者,基本上就是纯VC,因为消费不需要付出代价,因此,对于潜水者们,他们乐得潜水,但是有些论坛已经做出一些限制,长期不发帖不贡献价值的用户会被清除ID,同时有些帖子需要一定积分才能察看,这就促使VC需要去赚取等价物(如积分)来获得VP提供的价值。
很多网站只注重了对信息的整合和经营,但却忽略了对用户的经营,对于用户资源的经营,不是仅仅对“话语领袖”的经营,更重要的是要对VC和VP之间的消费关系进行引导和经营。只有建立了VC和VP间清晰的互动关系,才能够使得网站从1变成2,从2变成3,从3变成万物。
在建立VC和VP关系的过程中,需要有驱动,一方面要驱动VC把他们的需求贡献出来,使得潜在的VP可以看到,这个模式类似百度知道新浪爱问,给用户一个便利的渠道可以把他们的需求清晰地表达出来,并且让潜在VP可以快速响应。但是无论新浪爱问还是雅虎知识堂都很可惜地没有把这一明确的VC和VP的关系纳入到社区的运营中,更多的是在利用客户构建一个知识树,但是确没有确立VC和VP之间的一个稳定的消费关系。
同时,要让VC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需要提升VP提供服务的品质,那么对于VP的驱动需要有更大的核心驱动力。目前看到的社区基本上是单一以“名”来驱动,但是光靠一些头衔是不够的,要想长期使其深入地提供价值,则需要在“名”、“权”、“利”三方面给与充分的激励。同时对于同一VC需求,需要形成VP的PK机制,使得在一类服务中提供最佳价值者能够得到最多的回报。
要让VC和VP充分互动,历史留存的“免费”观念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大家都是免费分享,免费获取,那么谁为价值买单呢?要突破这个障碍,首先要做的是对价值的有效合理评估,网站要有一个对价值贡献科学的评估体系,当然,这个体系也是由用户参与评价产生的。在转变的过程中,不是一下子全部变成收费,而是免费分享的和有偿支付的同时并存,只要当价值可以合理评估,并且被越来越多人认可,那么买单行为就可以产生。
而对于网站来说,和所有的会员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生变化,一方面,网站是最大的一个VP,所有的用户都是这个VP的VC,但另一方面,会员也是VP,当会员呈现VP特性的时候,他就会为网站提供价值,他和网站一起为更多的VC提供服务,那么他和网站就是一个合作伙伴的关系,这个时候,只要服务价值能评估能定价可收益,那么这个收益就可以由网站和会员VP共同分享。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社区的经营是在经营客户资源,而客户资源的经营是在经营资源的需求匹配关系和交易规则,这个体系的构建可以大量基于信息化但有不完全限于在网上,就像麦田说的,可能很多功夫仍然要做在网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