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人才是自己创业的人--日本乐天创业记
1999年9月号的美国企业家杂志《RED HERRING》上,选出了当年的"十大杰出创业者",其中一位是日本人,叫三木谷浩史。他就是日本最大的网上购物广场的"乐天市场"的创始人。乐天市场开始正式营业是1997年5月,发起时只登录了13家店,截至今年3月底的登录商店数达2178家、登录的商品达19.9万种,每月的网页展开数达9000万页,月销售额平均达5-6亿日元。另据1999年5月NTT和三菱综合研究所对于日本检索引擎goo用户的问卷调查显示,有效回答的2400多名用户中,乐天市场的知名度达63.9%,购买率达9.8%,位居第一。
一个小公司开发的购物广场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不能不引起大家的注目,各路媒体纷至沓来,没多长时间,三木谷被捧成了神,乐天的创业也成了神话。所幸创业之初早期的报道和三木谷本人的现身说法,还大多是实话实说,使我们得以一睹电子商务的内幕和创业者的风采。
三木谷浩史毕业于日本的一桥大学,1988年毕业后就职于日本兴业银行,91年赴美留学,在哈佛经济学院获得MBA后在日本兴业银行金融开发部担任企业兼并和收购工作,其间曾担任某些大企业的投资顾问。如此辉煌的履历给三木谷的头上罩上了一圈神秘的光环。
但这些都是外在的条件,决定性的东西在于自己的内部的变化。赴美留学期间,哈佛经济学院敬重创业的传统,使他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冲击。在那里,一般的看法是:一流的人才有自己的公司,次一等的才去企业咨询公司或一流大企业。这种文化的冲击打开了他的眼界,给他埋下了创业的种子。
回到日本后三木谷回到兴业银行金融开发部的工作,这个工作成了他积累经验和自己的关系网的好机会。这期间,有一件事触动了他,在日本的阪神大地震中他的叔父和叔母双双遇难,看到了这幕惨剧的他,感到了人生的无常,也促使他做出了尽早实现创业志向的决定。1995年11月在他进入而立之年的时候,他跨出了日本兴业银行的大门,开始的创业的搏击。
创业绝不是凭着一股血气可以做到的事,需要敏锐的目光、不懈的努力、辛勤的工作。敏锐的目光是说,善于从经济现象中捕捉成功的机会,它来自不断的信息收集与分析。三木谷先设立了自己的企业咨询公司,有趣的是这是一个吃张口饭的公司,主要从事企业间代理交涉业务。靠着往昔的人际关系,他代理了一些大公司的业务,但付出也是巨大的。在第一年里他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三小时,商场上的讨价还价、有一说十的运作,也是沉重的精神负担。所幸一年的艰苦奋斗,成果斐然,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创业资金。97年2月,三木谷自己的公司MDM终于成立了,成立时注册资本6000万日元,只有员工3人。
在从事企业咨询期间,他也在考虑从什么事业着手的问题。"到了自己创业时,光考虑创业战略的时间长达一年以上。从我的实际情况出发,我要干的事业首先应该是所需资本不太多的事业;其次,应是回报率递增的成长市场;最后,不应是需要占较大的市场份额的'战争型'市场,而应是通过局部的战斗持续努力就能成长的'战役型'市场。想来想去,能满足上述三的条件的只有因特网上的事业。由此开始了'乐天市场'的事业计划。"(《monthly》 97年8月号专访)
树起自己的桅杆
96年春他开始考虑利用因特网创业,当时正是许多大企业的电子商务广场遭到失败的时期,人称"电子商务的冬天",还有人说电子商务不适应日本国情等等。三木谷坚信:"因特网改变了人的交流,改变了信息的传递,最终也将改变现在的经济运行"。(《PC WORLD》1999年11月号专访)
他先从大企业失败的例子着手研究,研究来研究去,"结论非常单纯,就是(电子商务广场提供的)信息太无聊。信息很旧、也没有好商品,光是罗列在那里,看不出想卖的愿望,如果能解决这一点,这买卖肯定能作。"(《日经风险企业》1998年9月号报道)
大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过分重视电子决算等技术问题,商品登录方法也很复杂。网页上充斥着无意义的图形使购买者讨厌;由于制作网页需要专门技术,商店里商品的更新,要求助于专家,往往更新一件商品要1、2个月。大企业对于自己的缺点即使意识到了,改正也很费时间。
要解决上述问题,有三条路可选,一是购买现成的商务系统;二是委托别的公司开发;第三是开发自己的系统。但是,购买别家的系统,半年才能更新一次;委托别公司开发,又难于对应顾客和店家的多种需要。三木谷决定开发自己的专用系统。这条路是一条风险最大的路,耗资巨大、前途难卜,也是一条最理想的路,因为"自己开发的系统可以每天去改进强化它的功能"。决心下定,96年的下半年,他找了三位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