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alink陈浩源:SNS荡绳
作者:傅浩
来源:
2007-04-04 02:33
在陈浩源看来,SNS(社会关系网络)能做的事情太多了。
“想想看,每个人的一天都会有个‘生活流’,而在‘生活流’的每一个‘截面’,你都会希望人脉网络里有朋友可以给你建议。比如,起床后,工作上有没有好的合作机会?吃饭了,有没有什么饭店推荐?下班了,哪里会比较好玩?”
和记者见面的时候,这位若邻网的新任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才上任一天而已。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在谈及SNS(社会关系网络)和web2.0的时候滔滔不绝。
事实上,陈浩源并不是互联网新人。在1999-2001年,互联网最困难的那段时期,他就曾担任多来米中文网总经理。那时的他,没少为了中文社区到底怎么做绞尽脑汁。而在朋友的引荐下时隔5年后重新“出山”,这一次,摆在他面前的已经是一个社区2.0的雏形。
这一次,陈浩源也必须解答那个最基本却也是最困难的问题:SNS网站,到底能做些什么?
安心去BETA
就在陈浩源上任的前夕,若邻网上,开始发生一些颇为有趣的事件。
这个年内刚刚入选RedHerring亚洲100强的SNS网站,一直坚持的是实名的中高端商务人脉路线,如其推出的求职、猎头服务,可说就是基于高端商务人脉这个定位。可是那些有趣的事件,却并不那么“高端”,那么“商务”:一位想学音乐的用户用整箱酱油换到了吉他,另一位用户卖掉了他闲置但并没有发票的电饭煲,而其他的好几位用户,干脆发贴征婚。这些“无厘头”的实验让用户中的众多web2.0观察者甚至憧憬起SNS的新定位来:SNS是不是可以做C2C电子商务?婚恋交友会不会是SNS又一个看的明白的商业模式?但这样的草根尝试,是否又会使若邻“商务人脉”的定位误入歧途?
看起来,陈浩源并没有因为这些“无厘头事件”而担忧。在他看来,事先给自己划一个细分领域,然后埋头做分众市场,那是1.0时代的思维模式,而现在的web2.0网站,营运模式更多地会来自用户,来自集体创作,既然如此,那不妨安心地让网站beta下去,“反正web2.0永远在beta嘛”。
安心去beta,并不是说说而已。当初做过电台DJ的陈浩源一时兴起所做的娱乐内容,已经慢慢发展成为今天多来米的主要定位;而即使如新浪这样的互联网巨擘,在商业模式上也经历了从广告到游戏、增值业务又回到广告的反复。
“就象我们有求职的应用,如果别人要把我们定位成求职网,也无所谓啊。既然若邻有这么多高阶的主管、白领,那么成为挖角的场所也很自然。”陈浩源笑道,“我们可以把若邻可能有的应用重新整理一遍,你可以是父亲、儿子、丈夫,每一个人当你在生活流程中停下来那一个刹那,你都可以在若邻上找到一些关系来应用,这就是我们现在让人兴奋的地方”。
“若邻还有一个特点是我们自己不做内容,我们协助这些Super User(超级用户),帮他们搭一个舞台,周边已经有灯光音响,就等你上台,表演属于自己的人际应用。”而陈浩源的商业逻辑是,当某一类型的应用成为用户共同的需求,开始出现井喷的时候,从中就会产生若邻可能的商业模式了。
牢靠的荡绳
安心去Beta,并不代表什么都不做。若邻要等的是一根能抓得住的荡绳,但这根荡绳并不会从天上自己掉下来,而如果抓错了绳子,后果同样会很严重。
互联网营销的理论认为,从影响富有远见者的阶段到影响最大多数人的阶段,有着一条深不可测的鸿沟,而要成为那只幸运地跨过鸿沟的大猩猩,这家企业就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牢靠的荡绳。陈浩源至今还清楚地记得Geoffrey Moore在《猩猩的游戏》一书中的论述,而他也借用了其中的意像,发展出自己的web2.0理论。
这根荡绳的基础,在大多数的web2.0来说并不是什么秘密———就是一个足够庞大的用户基数。比如QQ,在拥有了海量用户之后,各项应用的尝试和推广都正变得事半功倍。而在陈浩源和他的同事们看来,仅仅有注册用户是不够,还要让用户们活跃起来,真正把人脉的平台给用上。这才算是把找荡绳的线索给抓在了手里。
如今,若邻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整理出Super user的那些自发的创新,总结甚至创造出更多的情境来。而在设想之中,通过人脉的迅速扩散、传播,这些情境讲成为大量用户面前看得见摸得找的案例———告诉用户在SNS上到底能做些什么。
陈浩源笑称,实际上,他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情境”,正是来自于现任投资方副总的老友的推荐,使得他最终得以成为若邻的空降兵,能有机会来亲身体验从社区1.0到社区2.0的区别。
“以前的社区就是BBS。是按话题,内容来分频道的,比如新闻、游戏、书友会等等。概念很简单,你在哪里活动就属于哪个社区,没有横向的结合,更没有互动。” 而另一个问题是,“做一个纯虚拟的社区很辛苦”。网民对在虚拟世界里应该承担的责任并没有太多的意识,而如果出现一些恶意、低俗的内容,就必须由网站运营者来承担责任,而当这些内容被发现时,往往已是事后———已被大范围传播,难以控制。而在如今的SNS,“甚至开放非实名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