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运营决择 “事”还是“人”?
作者:老燕
来源:
2008-06-19 11:25
· 中国现有的社区,被过多的媒体圈人士进行诠释,他们最关注“事”。
· “事”闹得越大,越异于常态,关注度就越高,所以赤裸特工F.B.I事件在Myspace中国改名为“聚友”时的出现似乎很合乎常理。
· keso反复强调“中国互联网还是一个娱乐网、猎奇网,而不是一个生活网、工作网、生意网”,这是一个事实,却恰恰又是一个机会。
· 很少人去关注和评估携程网的目的地指南和社区的功能和效用,其实它很Web2.0,尽管它们出现时这个名词还不存在
· 用商人的眼光来看社区,他们关注的是“人”,尤其是“有需求的人”
· 车水马龙、鱼龙混杂的地方只适合做广告,追求的是品牌知晓度
· 当有个人怯生生地问“丰田FJCruiser大爱,不知性能几何?”,一个潜在顾客就这样赤裸裸地站了出来,当一个社区充斥着大量潜在顾客时,大量的小商家就会趴在电脑前拉客,你灭了他的ID,他会再注册十个百个,打死他也不离开你的社区
· 潜在顾客愿意去社区潜水或是问讯,是因为他想通过他人消费体验来评估商品价值,而不是听电视画面中由侯总和某港台明星联合鼓吹
· 用商人的思维来运营社区,就是要保持社区的公信力,去伪存真,拔开小商家们设置的花花草草,让真实的消费者发出肺腑之言。
· 人聚在一块是要理由的,单纯地用简历吸引别人的关注很傻很天真。消费者社区建立关系的理由只有一个——同买。这时有品质的广告对于用户来说就是信息,用户会主动地传播这些广告,这就是传说中的口碑营销。
· 被动地在消费主题旁设置几块相关的牛皮癣,这样可以赚小钱,Google的追求就是广告与网页内容的相关性。
· 如果社区运营者找个理由建立提炼机制,快速准确地获取潜在顾客的信息数据库,就会有兜里揣着市场推广费用的商家找上门来。当然,这样有可能在央视3.15晚会被曝光。
· 如果社区运营者能够边上再搭上个商城,与消费者保持密切联系,感知消费者需求,塑造顾客价值,那么社区对他而言,是最廉价的营销工具。
· 这时,菲利普·科特勒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