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乖:如何将网络点击率转化为平面媒体关注度
不少网络公司希望能把热门“网事”炒成人尽皆知的“社会新闻”,这是传统广告业界的惯性思维:社会新闻比网络新闻更有可信度,社会新闻的认知程度、受众群体比网络新闻广。最有趣的现象是,有些德高望重的客户可能根本不会上网,他们获得资讯的来源就是公司订阅的一份份都市报,所以,网络推广公司就不得不陷入思维怪圈,用平面媒体关注度去衡量网络策划的成功度,而这也成为客户判断网络话题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
平面公关稿费用昂贵,如果可以免费将“网络点击率”转化为“媒体关注度”,相信每个网络推广公司都乐见其成。小乖混迹推广公司多年,整理些媒体喜好经验供同行分享。
1. 平面媒体最喜“真善美”
有些事情在网上火得众人皆知,但平面媒体根本不关注,缘何?——网络是人民智慧的集散地,而报纸则是社会和谐的喉舌。
平面媒体思维传统,记者需要“真善美”的新闻素材,网络中三俗、鞭挞社会黑暗面的舆论都不可能被刊登。想上平面媒体,首要条件自然是——话题规矩。
例如,去年火爆的IPHONE GIRL,平面媒体是这样报道的:
“iPhone girl”六天火遍全球(南方都市报广州)
“iPhone Girl”背后的全球化之美(竞报)
“最美打工妹”网上走红 iphone-girl微笑动人(人民日报海外版)
而网络媒体的报道则是:
山寨周董拍广告 网络几大雷人之事(上海热线)
富士康与苹果联合调查“iPhone Girl”事件(网易)
幕后推手浮出水面:iphone girl真相大曝光(中国网)
从标题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同样的iphone girl事件,平面媒体报道的重点是:火遍全球、全球化之美、最美打工妹,根正苗红;而网络报道则是雷人囧事、幕后推手、疑点重重,八卦三俗。
2. 平面媒体最爱“树典型”
话题规矩不代表平淡无奇,话题要出彩,有些夸张的举动,能够透过社会现象贯穿社会本质,此类话题最讨记者喜欢。
例如,今年2月最火的“我是班长我的班”话题,虽为大学毕业生无心之作,但几乎全国的报纸和电视节目,这些学生们都上了个遍,缘何?——网络话题千奇百怪,记者需要其中最能凸显社会问题,支持报道观点的论据。
“我是班长我的班”出现在2月,正是大学生毕业生、研究生开始找工作的月份,恰逢温总理几次与大学生谈话鼓励学生克服就业难。社会正需要一个又能体现大学生就业特别难,又能看出大学生懂得变通,积极向上的典型。这群在网络中“卖自己”求职的学生们,凭借创新的思维,不走寻常路的夸张,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好比,一出会火的电视剧一定要玄机四伏、跌宕起伏,男主角死了几次又复活,不是这样的壮士,媒体是不会喜欢的,因为他们已经“见怪不怪”了。
3. 平面媒体最看“点击率”
记者上网找素材其实跟普通网友一样,他们也是在各大网站扫街,当然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只扫各大网站的热帖排行榜,比如大旗网社会热点,是记者最喜欢蹲点的地方。
在这些点击率、回复率、人气指数高的帖子里,记者挖掘着哪些元素适合报道,比如:美女、趣闻、囧事、红人、古怪视频。当然,这些没有深意的报道一定会出现在报纸“网事”、“网观”、“纵横网络”等搜集网络新闻的固定版面,不过,能免费上报纸,版面是啥咱就别介意了……
4. 平面媒体最会“跟个风”
跟风这点更简单,平面媒体都是抄来抄去。全国报纸报了,当地都市报一定要报,下面省报、县报、地方报、地方都市报看着热乎,肯定跟着一起报。
报完新闻上评论,什么周刊、杂志、不管人文社会、时尚不时尚,跟着一通评论。
电视节目、电台专访赶来凑热闹,上个社会新闻,继续是专家访谈,名人采访,综艺节目……大板块小板块,短个一分钟长个半小时,赚尽眼球。
以上是媒体最佳的连锁反应,如果公关公司去报费用,这些算下来肯定要收百万来块。而如果成功将“网络点击率”转化为“媒体关注度”,将帮助客户省了多少公关费啊!还愁客户下一年度的订单不是你的?
作者:周小乖 http://huoxingguai.blog.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