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代周刊《铲除网络水军要看政府决心》一文中提到:要想彻底打击网络水军,就必须掐断不良企业的念想,对进行舆论操纵的企业给予沉重打击,让它们伤筋动骨;对涉事的公关公司也一定要严惩不贷,给予刑事处罚。只有明确各方罪责,违法必究,才能从根本上打击网络水军的嚣张气焰。

我认为网络水军是互联网发展的需要。所谓的水军,也不过一面是天使,一面是魔鬼罢了,用的好了叫危机公关,用的不好才叫网络水军,前者有利,后者有弊。
互联网的开放程度远比其他产品和服务要开放的多,越来越多的线下的产品被搬到互联网上来。生是互联网的人,死了还要做互联网的鬼,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在逐渐被internet所捆绑,社交平台、电商、地图等应用,所有一切对用户有用的信息,都逐渐替换了用户在线下的一些功能,这就是你每天必用的互联网,它无处不在。
也许有很多企业说:“我们不依靠互联网,那些虚拟的东西离我们很远,我们不需要。”,然而,这些自闭者却没有发现有客户在网上搜他们的信息时,某条负面信息直接让该客户选择别家的产品。即使这家小公司或被称之为传统行业的企业真的和互联网没有任何关联,但是,如果有客户需要需要知道他们公司的具体位置,而这个位置,也许是第一次合作的客户无法找到的“旮旯”里面。
什么是网络水军?
其实我是不大喜欢网络水军这个词的,感觉有些“屌丝”,而且也不大适用于所有的企业。我所谓的网络水军指的是:为企业做正面营销推广,为企业处理负面信息,为企业充当互联网媒介。TA不一定是网络公关,也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网络营销者,是多方面的结合,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
不在意企业自身形象的,可以去各种博客、论坛、微博等地发一些水帖(我认为这是企业给自己“掉价”,有几个大公司会去厕所贴牛皮癣广告呢,可是仍然有一些企业,喜欢乐此不彼的在互联网上发很多水帖,也不管这些水帖是否有人看),有节操的企业可以发一些软文稿啥的,走高端互联网营销路线,水帖就没多大意思了,现在小白用户对于水帖几乎是过滤的,一些有价值的媒体内容倒是能吸引用户。
网络水军和公关就像“屌丝”和“高富帅”一样。笔者曾在某网络公关活动中看到一组数据是:34组问答,发布于百度知道、soso问问、新浪爱问、天涯问答四个平台。其实这个所谓的问答营销就是大众口中的网络水军,它是“屌丝”还是“高富帅”呢?
网络水军的作用
(1)给企业留名。可以是在“高端”的地方,如新闻媒体等地方留名,也可以是在博客、论坛、分类信息网站发帖,都是为了给企业留名,让企业的信息能被更多用户浏览,从而达到销售的目的。
在这里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地图信息的提交。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鲜有用户还拿着一张地图在那翻来翻去,让客户找不到该企业,轻则是“不礼貌”的,重则是直接丢掉该客户。在地图上留名,让客户能方便的找到你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传统企业。关于地图营销的技巧,笔者在《企业网络营销之地图营销》一文中有具体介绍。
(2)给企业去名。互联网的开放,导致了各种“酸甜苦辣”的信息充斥其中,特别是让公司老板看了会“苦”的信息,最好能及时处理,危机公关也是判断一个公司实力较好的一个方法。至于是自己内部人员负责“删帖”还是请公关公司处理,这些都是去名的手段之一,重点在于要靠这些网络水军去名,黑榜终归是不好的,大众产品的企业在黑榜上损害是最大的。
(3)刷榜。首先声明我不是要鼓励刷榜,只是想说明刷榜这一大特色。“不是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爱刷榜,而是他们也很无奈!”刷榜不仅仅是体现在App Store上面,用户的使用习惯决定了刷榜成为互联网产品的一大特色,大多用户只愿意访问搜索引擎排名首页的网站,大多用户只喜欢下载排行榜首页的软件,大多用户只愿意阅读排行榜前面的几本书,不刷榜者存活的概率是很小很小的。
新闻社交网站MuckRack的CEO格里高利·加兰特撰文称,社交分享量将取代页面浏览量和独立访客量,成为衡量新闻价值的统一标准。有些企业会投放新闻软文广告,而在新闻网站中,一般都会把浏览量高的文章集中在一起,按照浏览量或分享量、评论量整理出来,高者会被推荐,这些浏览量或分享量、评论量是可以被水军通过高质量的模拟操作来完成的。
一些企业可能还感受不到互联网的力量,也许不是直接的产品买卖关系,是间接的影响,比如网上的名声、网上的信息等。如果是创业企业,即使是线下的,也需要利用互联网这一载体去扩散自己的信息,需要让用户能更好更方便的了解产品的信息,这既是方便,也是门面,出名了还是掉黑榜里了,也许就决定着这些创业企业的生死,创业公司是经不起黑棒的折腾的。
所以,“网络水军”是企业未来的标配,大公司可能是一群人在做,小公司可能是一个人在做,只为让企业在互联网出现正面的声音,消除负面的声音。